第3章 南方崛起[第2頁/共14頁]
稱霸不成的夫差倉促返國與越媾和。
提及來這場戰役的禍端,其實在楚莊王。啟事是有一次莊王同時派出兩個使節,彆離出使晉國和齊國。出使晉國的,要路過鄭國;出使齊國的,要路過宋國。莊王卻叮嚀二人直接過境,不得向鄭宋兩國借道。
這就是隻要蠻夷才說得出的話了。宮廷政變,搶班奪權,諸夏的公子們也會做,但不會這麼講。隻要楚人毫無顧忌。他們的身上流著蠻夷的血,底子就不把君臣父子那一套放在眼裡,也不以為大逆不道是多麼嚴峻的罪名。
夫差則必然寂然答覆:不敢!
越王勾踐的名字,在華人圈內可謂耳熟能詳,儘人皆知。他那“臥薪嚐膽”的故事,常常被當作勵誌的案例口口相傳。但是這是可疑的。不但《左傳》和《國語》均無記錄,就連司馬遷也隻說了嘗膽,冇說臥薪。[27]
是以,中小邦國捲入戰役的次數,不會少於大國。比如春秋期間,鄭國參戰的次數是七十二,宋國事四十六。這些戰役,有的是侵占,有的是侵犯,有的是因為要從命霸主的號令,另有的是因為擺佈扭捏。
很難決定。不回,即是見死不救;回,則必定同歸於儘。這一點,就連傻子都看得明白。因而哥哥伍尚對弟弟伍員說:你快走,我去死。父親危在朝夕,總要有人儘孝;我家慘遭不幸,總要有人報仇。依你我的才氣,我能送命,你能複仇。兄弟你好自為之,你我各儘其責。
這兩個邦國,就是晉和鄭。
商臣即位,是為穆王。[1]
勾踐放過了他。夫差也覺得越人既已撈回麵子,就應當心對勁足。因而黃池之會今後,夫差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又做起戰役夢來。這在夫差,或許是因為懺悔本身的好大喜功,要與民歇息;或者是心灰意懶,要安享暮年。可惜越國君臣並不這麼看。在他們看來,夫差的放棄戰備,更是滅吳的大好機遇。越國大夫文種乃至對勾踐說,臣不消占卜,就知機會已到。[26]
當夫差傾巢而出到中原爭霸時,
可惜闔閭看錯了人。
潘崇又問:逃亡外洋,做獲得嗎?
我們曉得,闔閭即位時,楚平王已經歸天。繼位的昭王是個孩子,那裡會治國?也底子聽不進良言。楚國的在朝令尹子常,則是個貪得無厭的傢夥。蔡昭侯朝楚,子常向他索要玉佩。蔡侯不給,子常就把他截留囚禁了三年。唐成公朝楚,子常向他索要好馬。唐侯不給,子常也把他截留囚禁了三年。蔡人和唐人無法,隻好交出玉佩和好馬。但虎口出險後,蔡侯就一狀告到了晉國那邊。晉國不肯受理,便又請教於吳。啟事很簡樸:“楚自昭王即位,無歲不有吳師”。[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