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月港崛起[第2頁/共3頁]
1425年,在位僅一年的朱高熾病故,傳位給朱瞻,史稱明宣宗,改年號宣德。明宣宗在位的十年間至明英宗幼年即位,朝中有楊溥、楊士奇、楊榮主持政局,史稱“三楊”。當時可謂是“海內清平,萬邦來朝”。1442年後,寺人王振開端擅權,1449年產生震驚天下的土木堡之變。明英宗的弟弟景泰帝判定任用於謙擊敗瓦剌,獲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後又經曆景泰、天順兩朝的運營規複,國力有所上升,到明朝中葉孝宗期間再次大治,此時政治腐敗,民生安康,對外複立哈密等衛,汗青上稱為“弘治複興”。
公元1398年,大明建國天子朱元璋病逝,皇太孫朱允炆秉承大統,改年號建文。建文帝即位以後,立即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人暗害削藩。周王、代王、齊王、湘王、岷王等前後或被廢為庶人,或被誅殺,同時又以邊防為名調離了燕王的精兵,籌辦削除燕王。
建文帝見局勢已去,隻幸虧皇宮中佈下疑陣,借放火自焚趁亂逃出宮廷流落官方,隱跡深山古寺削髮削髮。他本想臥薪嚐膽等候機會,豎皇旗叛逆搶回本屬於本身的皇位。可冇想到,這位四叔做起天子來卻頭頭是道,將全部大明江山辦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四海昇平。朱允炆遁入佛門日久,心胸慈悲為懷之念已深,他不肯看到大明百姓再受戰亂之苦,最後決定放棄奪帝動機,今後隱居深山老林終其平生。
燕王朱棣本就不平這個乳臭未乾的小天子,在他的心中早也已經有了稱帝之念。這時,作為幕僚的姚廣孝給朱棣獻策,建議以“清君側”的名義,舉“靖難”的燈號,帶領八百府兵策動了汗青上聞名的“靖難之役”,一起勢如破竹直到占據了南京。
今後又於永樂五年至三十一年的二十多年間,前後七次出海遠航,顛末三十多個國度,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和伊斯蘭教聖地麥加。這就是巨大的鄭和下西洋。
本來有所放寬的海禁政策再次被明廷嚴行製止,以海為生的本地住民不得不挑選“私運”的情勢冒險出海。當時的月港地處九龍江下流的江海彙合之處,其港道由龍溪縣城8、九都地的月溪之濱肇端,沿南港逆流往東,顛末海門島航至九龍江口的圭嶼,然後再經嘉禾嶼(今廈門)便可出外海。再加上月港僻處海阪,俗如化外,朝廷催促莫及,官府管束鬆弛,如許的天時之便成為了本地住民停止“私運”的首選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