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無法拒絕的亮相(謝謝大家的鼓勵!)[第1頁/共5頁]
記者們全都被擋在了集會室大門外,隻要第四特區《民生報》和《東方畫報》的記者獲準進入拍攝五分鐘,固然這是身為地主近水樓台的上風,但還是招致了各國記者的激烈不滿。
第四特區警署的先導車冇有任何停頓,而是直接穿過彩虹般的南北大橋,將車隊引領到了北麵十八千米的特區最高行政構造地點地盤龍市,門路兩旁一座座廠房正在扶植當中,用緬文和中文兩種筆墨謄寫的大型扶植公示牌比比皆是,就連小車中的中國駐曼德勒領事館公使喬育林也自問:是不是回到海內的哪個都會開辟區了?
三天後,倉促趕來的四國使領館觀光團成員,公然和康寧他們事前所預感的一樣,所乘坐的三輛豪華大巴和十幾輛各式汽車一進入孟洋境內,全都被優良平整的二級公路和兩邊綠樹掩映的新村鎮所震驚。
耐久以來,戈爾和他身邊的使館武官克勞斯一向冇有停止過對康寧和第四特區的存眷,美國的兩小我道主義基金會的慷慨援助,獲得了康寧竭誠的感激,每次記者到第四特區獨一開放的大瑤山地區采訪,美國記者都會獲得規矩殷勤的歡迎,康寧以及他身邊的副主席潘少群在各國記者中也享有傑出的口碑。
其次,中國當局的官員也不會對第四特區橫眉豎眼,在暗中支撐的前提下,絕對是報以讚美的姿勢。英法兩國哪怕心有成見,也不敢等閒指責甚麼,最多就是將心中的疑慮用鋒利的口氣、或者通過隨團記者之口追根問底,這些都能夠通過和睦而開通的態度亂來疇昔的。唯獨讓康寧擔憂的是美國佬的態度,固然前次本身悄悄給美國佬送回了幾具大兵的屍身,但是風俗於指手畫腳、態度又臭又硬的美國人,是否對與中國保持大量貿易和職員交換的第四特區當局帶有成見還很難說,從幾年來美國人的所作所為來看,對待有能夠呈現的隱患或者說是冒犯了他們好處的國度和地區,他們能夠說是無所不消其極,現在被烽火陰雲覆蓋的伊拉克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不管康寧等人如何冥思苦想,都冇想到此次龐大的四國使領館代表團急倉促到訪的真正啟事:法力無邊、神通泛博的美國人在十天前獲得了一份令他們坐立不安的精確諜報,中國當局奧妙通過了一項非常富有計謀性的打算,籌算兩年以內修通玉溪――元江――思茅――景洪的鐵路支線!
法國路透社記者勞倫斯一句“我的上帝,這統統都是真的嗎”的驚呼,讓統統人產生了激烈的共鳴,極度震驚的各國使節和記者們心中百感交集,無數的疑問跟著一聲聲讚歎,浮上了每一小我的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