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一屆科考[第1頁/共3頁]
就如許,公元196年三方權勢,幾近都是在舔舐傷口當中度過,這口氣直至到了公元197年才略微緩了過來。公元195年朝廷和河北幾近冇有收成,196年的收成減半,兩年下來劉廷和袁紹一方麵要相互防備,一方麵還要想體例找吃的,日子過得非常苦X。
一年的大旱,就算有蝗蟲作為彌補,百姓仍然因為饑餓不得不流浪失所。
“也好,安排一下,明天我和考生們見個麵!”李明點了點頭。
“這年初,買賣不好做啊!”197年5月份,李明看著這個月的會稽商會財務陳述,不免有點意興闌珊,質料和粗加工的商品發賣環境好,隻是利潤微薄。反而他看重的產業產品,好比兵器,琉璃、絲綢和香料等,成果發賣從兩年前開端萎縮,本年才略微好轉。
196年,李明治下的財務預算,七成都用於根本扶植,以工代賑等,采取二百多萬的百姓,同時拓寬了各州各縣之間的門路,新修了十多條一級公路,隻可惜跨江大橋這類項目,他可做不出來。不過通過江運和海運,江東地區和徐州地區的交換也頻繁了起來。
朝廷的日子也不好過,特彆是潁川和兗州,被紀靈鬨騰了一番,好不輕易規複的次序,再次混亂起來。百姓對朝廷冇有信心,因而紛繁南遷,他們很多人傳聞,南邊能夠吃飽飯。
“有了兒子以後,慎言如何越來越話嘮了?表字明顯是慎言,人倒是個話嘮……”李明冇好氣的看向張默。
“我就想問問,科考的事情都做得如何樣了……你曉得的,我宅在府邸有段時候了!”李明看向張默,這段時候要麼就是練武,要麼就是陪家人,要麼措置政務,都冇如何出去。
“讓他們看吧!哈哈,隻要詳細的操縱過程不給他們得知,那麼他們學會去也冇成心義!”李明大笑,且不說朝廷和袁紹都冇體例擺脫對世家的依靠,隻說這科考從呈現到完美,也顛末端好幾百年的時候,給他幾百年,哪怕幾十年的時候,他能光複中原!
“和武陵比擬,底子就是一個天,一個地……”一名考生看了看宛陵的繁華感慨道。
“地主家也冇不足糧,前兩年用飯都成題目,北方那些世家門閥,有錢都用在屯糧上麵,又如何有閒錢采辦這些實際上冇甚麼用處的豪侈品?”張默在一旁吐槽道。
不但如此,宛陵比來也來了很多北方的販子或者旅客,李優思疑,這些人,乃至來測驗的考生內裡,一定冇有來自袁紹和朝廷的間諜,目標是體味所謂的科舉軌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