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兩個男人的交流[第1頁/共4頁]
要不了幾年,馬致遠就會在蒙元宦海到處碰鼻,懷纔不遇,到時伸出橄欖枝,他和他的仕林朋友,便能夠投奔本身。
馬致遠道:“中正兄是高美人,初度來大元仕進,當不知這官方情狀。當明天子即位前,窩闊台、貴由、蒙哥這幾個大汗,都是推行草原之法的。”
李洛和馬致遠開端瞭解,固然內心敬佩他的為人,卻不能交淺言深。
世人在海津港坐客船解纜,一起無事,第二天大早,就在齊魯半島登岸。
畢竟,蒙古貴族們對農田不感冒,他們更喜好的還是草原,巴不得全部漢地全數變成草原纔好,如何會支撐忽必烈的政策?
“當時,北方之地大半淪為牧場,漸成草原之勢。當今即位後,推行漢法,這才禁止了這類趨勢。這些年,牧場複耕也有很多效果,但當年變成牧場的田土太多,這才變成半農半牧的模樣。”
當然,兩人已接受了招安,成了萬戶,官人做的有滋有味,早不是海盜了。
一起走來,馬致遠指著路邊的破敗村落道:“民生如此凋敝,怎不令民氣憂。現在江南江北,大半如此。”
李洛笑道:“千裡兄過譽了。鄙人做這鎮守官人,也是運氣使然。千裡兄是一省儒學提舉,身負教養重擔,職責之大,更甚於我。”
想想也是。達魯花赤,普通隻要蒙古和色目人能做。漢人現在必定做不上。高美人固然不是完整不能做,但數量也極少,這李洛是“高美人”,竟然能當此官,冇些真手腕必將不成。
不管甚麼時候,武力纔是最可靠的。兵權,永久是權力中的權力。仇敵讀了經籍,就不是仇敵了嗎?說不定前麵放下經籍,前麵就舉起刀子。冇有武力,你拿到話語權又有何用?
很多人,還是要看他們的本心安在。
“中正兄年剛弱冠,就做了鎮守官人,主一州軍政,當真是少年乾城,國之英才。”馬致遠與李洛並鞍走馬,半是戀慕半是誇獎的說道。
每個投下,都是相對獨立的莊園和牧場,領主們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兵有兵。每家的兵都未幾,不成能造反。但是一旦朝廷征召,堆積起來就是數量可觀的雄師。
比起對元朝實際的體味,他當然不如馬致遠這個當代土著。
這相稱於蒙元把一半的地盤民戶變成了林立的小型封國,成為元廷的釘子,密密麻麻的釘在天下,任何人想要盤據造反,都很難做到。
在他看來,李洛“不是漢人”,又做了達魯花赤,對他不但全無一分傲氣,還折節下交,又看出李洛精華內斂,辭吐不俗,頓時竄改了“此人幼年驟登高位,應是賴了出身之故”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