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肅州特色書院[第2頁/共3頁]
隻剩下摺扇少年仍站在原地,欣然若失。
繞過寫著‘文以載道’幾個大字的影壁,公然內裡涇渭清楚,另有矮牆間隔開來。穿過玉輪門,一座軒敞而不失精美的書齋,便是閨學地點了。
莊夫人衝夏小冬淺笑了一下,直接開端了‘後媽――前妻嫡長女’的說話。
阿爽輕手利腳地幫夏小冬擺好筆墨等物,奉侍夏小冬落座,才坐了下來――每位女人身後都有一張比椅子略矮些的圓凳,是給隨身的丫環們坐的。
“你本年十五歲了,再過兩個月就及笄。”莊夫人一開口就處理了夏小冬一向頭疼的春秋題目,“到了考慮婚事的年紀了。以是你父親前兩天奉告我派了人去接你返來,我感覺很合適。”
偏生又有兩個從背麵趕過來,一時看不到前頭,又推又擠之下,轉眼間竟跌做一團,將前頭兩三人壓在底下,背麵四五個七扭八歪亦是站不穩腳。反將最後一名少年讓了出來。
與夏玉容一道站在書院門口,夏小冬有些迷惑。
這位能夠去演賈寶玉了。夏小冬隨便想著,略看了一眼,便回身持續往裡走。
和虎帳一樣,這宅子裡的人都各司其職非常精簡,每個主子毫無例外埠隻要一名丫環或小廝奉侍――厥後夏小冬才曉得,主子要儘量本身照顧本身,乾不過來的纔要人奉侍,不得不說,在這個期間,這是相稱另類的理念。
新來嘛,還是隨和些。
好一堆中二少年!隻見年長的能有十七八歲,年幼些的也就十三四歲模樣,藉著人多膽壯,齊刷刷向對門的女同窗看過來。
書院的大門很小,不過是平常宅院流派的模樣,但是……這大門兩側掛著兩塊牌子,一塊是‘明理書院’,另一塊是‘三味書院’,莫非是傳說中的一套班子兩塊牌子?
閨學並不是夏家的閨學。肅州的閨學隻要一家,實在全名是明理學院,聽名字倒像是士子們讀書的處所,傳聞是新來的教員給改的,意義是女子該當明白事理的意義。
門口雖有個小插曲,總算閨學裡跟夏小冬設想當中大略不異。不過是與通例的課堂差未幾,教員的位置在前,門生的位置按序擺列罷了。
夏小冬將翹起的嘴角收起,悄悄地看著她。
夏小冬轉頭一看,透過玉輪門,恰好能夠看到院子另一側,五六個半大少年挨挨擠擠正張望過來,也不知這句話是此中哪一個說的。
中間諸人天然從速拉住,勸道:“大師斯文人,脫手動腳失了體統。小伍也是偶然,中午讓他請個東道便是。”一時人言紛繁且是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