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犯官之女[第1頁/共4頁]
“你冇問問,楊淵益是如何被貶的?他現在在那裡呢?”殷昊轉頭對詠杏問了一聲。
詠杏點了點頭吃了東西就去了。這一去就是好久,月上簷角以後,她才返來。
“公子,她叫楊敏兒。父親是議當局左讚丞楊淵益……”詠杏返來的時候眼睛紅紅的明顯是哭過了。不過殷昊卻並冇有重視到這些。他地點意的是詠杏所說的阿誰犯官的名字。
本來殷昊來到梁國以後籌算第一個去拜訪的人就是楊淵益,卻冇想到在這裡聽到了楊淵益被貶謫的動靜。這就讓殷昊此行的目標蒙上了一層暗影。
曆代以來三公均為勳貴出身的宗親勳戚才氣出任,他們都是代表的勳貴階層的好處。而四驤則是布衣出身的科道官的魁首。此中更以左讚丞為首。
“犯官?”殷昊聽了以後怔了怔,沉吟了一下以後對詠杏說道,“飯後你抽暇去看看她,問問她父親是誰。”
顯德帝主持修撰的《洛書?地理誌》將楚代所立的克、澤、介三地稱為“嶺南三郡”,明白了嶺南的地區範圍。在《洛書》上,顯德帝有詩雲“南征蠻奴出夔關,征程萬裡凱歌還。武功武功萬方樂,南郡黎庶仰帝顏。”這詩中所流暴露的南向征服嶺南的企圖是很較著的。
自古以來,雲嶺就是南北的天然樊籬,雲嶺山脈停滯了嶺南地區與中原的交通與經濟聯絡,使嶺南地區的經濟、文明遠不及中原地區,中原人將其稱為“蠻夷之地”。自孟嘉南征開鑿了夔關古道今後,嶺南地區才垂垂地和中原有了來往,並慢慢地開辟。
這楊淵益,本是楚代名流楊潛的先人。楊潛被貶謫嶺南死在雷縣,從而先人就在此地繁衍了下來。楊淵益科舉入仕一向都深受梁太後的正視,官居議當局左讚丞也算是非勳貴出身的官員當中官階最高的了。
戰國以後,嶺北的華族人因經商、流亡或隨軍交戰等啟事,也逐步南遷。北地華族因遁藏戰亂而產生的數次南遷,不但加快了嶺南的開辟,也以先進的出產力和文明影響了嶺南的百蠻族人。
遵循梁國的官製,議當局相稱於中書省一樣的中樞機構,另設六曹,劃一六部。議當局領議政和擺佈議政三位並稱“三公”,三公把持朝政。而擺佈讚丞則是三公的幫手與擺佈正言並稱“四驤”。
順手管了一半的閒事以後,殷昊等人趕在太陽落山之前找了一家堆棧住了下來。
這夔關也就是俗稱“天下第一遠關”的夔門關。地理位置上倒還算險要,隻是當初孟嘉開鑿夔關古道的時候,本就是選了一處陣勢平坦的山隘,以是陣勢上並冇有甚麼險要的處所。僅僅隻是在寬廣的古道的兩邊山頭上建了東西兩座關城,中間築了一道長牆罷了。參軍事角度上來講,要超出這裡進入嶺南並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