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再見!皇帝!(一)[第1頁/共3頁]
溥儀討厭地說了一句:“滾……”
接著底層的兩個寫字小人,西洋少女擦去小桌上的灰塵,倒水入硯台,然後謹慎翼翼地磨墨。而那虯髯男人,提起迷你的微縮狼毫羊毫,沾著玄色墨水,開端在宣紙上落筆。隻要親手修複的秦北洋才曉得,節製寫字的機器部件是三個圓盤,邊沿有是非間隔不等的凹凸槽,遵循每個筆劃與筆鋒特製,彆離節製反正筆劃與高低挪動。歐洲大鬍子名流一手扶案,一手握筆,氣定神閒,工架實足,彷彿歐洲洛可可版的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有板有眼地在紙上寫下八個漢字。
演出結束,秦北洋終究跪下了,卻不是給天子下跪,而是給匠人鐘老爺子叩首。
比擬身著清朝袍服腦後拖著辮子的寺人們,他們的“皇上”倒是剪著西式髮型,西裝革履,戴著眼鏡,如同吃過洋墨水返來的留門生。而在溥儀身邊,另有一名五十歲擺佈的西洋人,他便是中國第一名西洋“帝師”,小天子的英語教員,蘇格蘭人莊士敦。
“阿海先生呢?”
這台寶貝早已上緊了發條,秦北洋又細細查抄了一遍,以免再出甚麼簍子。
秦北洋想起昨早晨,修複瑞士鐘錶機器人的過程中,盲眼的鐘老爺子不竭地說一句話:“擇一事,終平生……我們做工匠的,保護的不是大清朝或大天子,而是祖祖輩輩傳播下來的技術和寶貝。”
“這來由倒是新奇。”
阿幽、老金、中山、小郡王、葉克難以及小鎮墓獸九色,全都藏在閣樓之上。葉克難的肩膀受了刀傷,阿幽還親身給他包紮。至於老寺人與幾名黑褂男人的屍身,全被他們扔入了地下深井。
那寺人聽聞皇上的號令,竟然真的從樓梯咕嚕嚕地滾了下去。
率先開端的是鐘錶機器人的第三層,這是一支交響樂隊,很多西洋小人各自手執樂器,有人拉響了小提琴,有人敲響了三角鐵,另有人彈撥起豎琴……
中間的寺人正要抽他耳光,逼迫秦北洋下跪,卻被溥儀禁止道:“停止,這位小徒弟是朕請來的客人,休得無禮。”
全部延禧宮的三層樓,彷彿變成了音樂廳,傳遍了巴赫的《B小調彌撒曲》。這是個寂靜的宗教音樂,十八世紀可冇有留聲機,全都依托這些機器小人操縱樂器,構成了交響樂隊的奇妙結果,這讓蘇格蘭人莊士敦大為驚奇,不久便墮入沉浸的神情。
他稱溥儀為“陛下”而不是“皇上”,蓋因按照中華民國虐待清室條例,是以本國君主之禮對待退位的天子,稱呼陛下就彷彿麵對英國國王,纔是合適官方禮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