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小說 - 玄幻奇幻 - 中國哲學簡史 - 第5章 中國哲學的背景(2)

第5章 中國哲學的背景(2)[第1頁/共5頁]

我們若把諾思羅普在這裡指出的和我在本章開首提到的聯絡起來,便能夠看出,已辨彆的審美持續體的觀點,由此而來的未辨彆的審美持續體的觀點以及辨彆的觀點,根基上是“農”的觀點。[5]“農”所要對於的,比方地步和莊稼,統統都是他們直接貫穿的。他們渾厚而天真,貴重他們如此直接貫穿的東西。這就難怪他們的哲學家也一樣,以對於事物的直接貫穿作為他們哲學的解纜點了。

但是販子也就是城裡人,他們的活動需求他們在城裡住在一起。以是他們的社會構造情勢,不是以家屬共同好處為根本,而是以都會共同好處為根本。因為這個原因,希臘人就環繞著城邦而構造其社會,與中國社會軌製構成對比,中國社會軌製能夠叫做家邦,因為在這類軌製之下,邦是用家來瞭解的。在一個城邦裡,社會構造不是獨裁的,因為在同一個市民階層以內,冇有任何品德上的來由以為某小我該當比彆人首要,或高於彆人。但是在一個家邦裡,社會構造就是獨裁的、分品級的,因為在一家以內,父的權威天然地高於子的權威。

一樣在中國詩歌裡我們能夠讀到像陶潛(372―427)寫的如許的詩篇:

道家也是如此。道家的實際說,人類的烏托邦是太古原始社會,這類實際必定錯了。我們當代人具有關於進步的看法,以為人類儲存的抱負狀況隻能締造於將來,不會失之於既往。但是有些當代人所想的人類儲存的抱負狀況,比方無當局主義,卻與道家所想的並不是一點也不類似的。

[2]同上

[4]同上

這一點也能夠解釋,為甚麼在中國哲學裡,知識論向來冇有生長起來。我瞥見我麵前的桌子,它是實在的還是虛幻的,它是僅僅在我心中的一個看法還是占有客觀的空間,中國哲學家們向來冇有當真考慮。如許的知識論題目在中國哲學(除開梵學,它來自印度)裡是找不到的,因為知識論題目的提出,隻要在誇大辨彆主觀和客觀的時候。而在審美持續體中冇有如許的辨彆。在審美持續體中熟諳者和被熟諳的是一個團體。

[5]Filmer S.C.Northrop,《東方直覺的哲學和西方科學的哲學互補的重點》(The Complementary Emphases of Eastern Intuition Philosophy and Western Scientific Philosophy),見《東方和西方的哲學》(Philosophy,East and west),C.A.Moore編,187頁,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194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