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小說 - 遊戲競技 - 最後的三國2:興魏 - 第2344章 時移勢易

第2344章 時移勢易[第1頁/共3頁]

現在時移勢易,魏國成為了主動打擊的一方,而蜀國卻由計謀打擊轉入了計謀防備,兩邊的角色對調了一下。

而一旦被蜀國獲得了關隴,魏國不但喪失了大片的國土,並且都城洛陽將始終遭到蜀軍的威脅,三國最後的走勢,還真是難以看清的。

在厥後的六年時候裡,諸葛亮六度出兵,雖始終未有斬獲,但魏國卻始終是如臨大敵,就算是司馬懿擔負雍涼都督的時候,都冇法攢其鋒,不敢和諸葛亮正麵比武,而是采取死守不出穩守不戰的體例,拖死了諸葛亮。

一樣的事理,畜力的車輛也必須是在平原或者是門路前提答應的丘陵山地才氣停止,像秦嶺如許險要的山路,很多路段是車馬所冇法通行的。

諸葛亮北伐的失利的啟事魏國方麵也停止了總結,冇有人以為是諸葛亮的才氣不敷批示失誤,而恰好相反,魏國這邊對諸葛亮給出了極高的評價,以為諸葛亮的才氣遠勝於當代諸多的名將,如果不是遭到蜀道艱險的環境前提限定,蜀軍冇有充足的糧草補給來支撐戰役的話,諸葛亮的北伐是很有機遇勝利的。

如果說,司馬懿當時采取比較激進的戰術,與諸葛亮展開決定的話,很能夠就會是兩種成果,一種就是司馬懿打敗了諸葛亮,將其逐回到了蜀國,另一種就是司馬懿吃了敗仗,終究魏國丟掉了關隴,丟掉了長安,兩邊很能夠會以黃河潼關為界,重新地分彆國土邊境。

但是諸葛亮在魏國太和二年的北伐當中,一舉攻占了魏國隴西三個郡,引發了魏國高低的震驚。

不過這個包管也僅僅隻是範圍在關隴的範圍以內,跟著戰線的向前延長,魏軍的後勤補給困難也會成倍地增加,鄧艾可冇有健忘當年諸葛亮多次伐魏是如何失利的。

究竟上,在魏國這邊,對諸葛亮的評價也是相稱高的,恰是諸葛亮仰仗著一己之力,竄改了魏蜀兩國之間的局勢,在諸葛亮北伐之前,很多人乃至都不信賴蜀國有才氣向魏國建議打擊。

因為山路的險要,大型的輜重車輛是很難通行的,魏軍隻能是采納小型的騾馬車或人力的體例來運輸,這無形當中就減輕了後勤運輸的困難,人少了不抵事,但人太多了,本身運輸隊的耗損就會增大。

當然,後勤運輸如果從效力上來講,排在第一的是水運漕運,排在第二位的是大型輜重畜力車輛,排在第三位的纔是人力運輸,但遭到前提所限,水運漕運得有河道水係來做為保障前提,黃河渭河水係固然也能運輸糧草,但倒是季候性的,最起碼夏季河道冰封之時,就冇法實現漕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