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最終章[第1頁/共5頁]
入靜工夫,首要還在本身悟解。
7.煉炁當禁菸灑,煙為火之象,火能爍金(肺),故抽菸多者肺先損,肺損則無以生禿。酒者,入於心經則多說話,人於肺經大聲叫喚,人於腎經*不節,入於脾經不肯用飯,人於肝經大動肝火……各種風險,皆令人道亂而炁耗,故宜戒之。
跟著靜功層次的不竭深切,鼻息該當逐步做到深、長、勻、細、微。達到以上要求以後,便可慢慢熬煉“聽息”的工夫。所謂“聽息”,就是聽本身的呼吸之氣。開端勤奮,隻用耳聽,不加意念。但是並非要求死守耳竅,也不是聽呼吸的聲音。隻須跟著一呼一吸的線路,似聽非聽的漸漸體味,這就算是得法。至於呼吸的快慢、粗細、深淺、是非等,不成企圖念去強行安排。聽到厥後,心息逐步相戀相依,邪念不知不覺耗費,連呼吸也彷彿不存在了,逐步也就到了入靜的境地。
垂簾即微閉之義。眼睛展開輕易滋長邪念,閉攏又輕易昏沉入眠,皆倒黴於入靜。此時的口訣,就是“睜三閉七”。詳細做法疇前皆是口傳,在此公開就是雙目天然下垂、以看到麵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為度。
道家靜功,有三大層次,皆須慢慢印證:
吐納另有一個首要的口訣,謂之吸長呼短。吸氣進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後才氣收腹呼氣。感化在於吸人空中太和之炁,注潤丹田積儲下來,坤腹天賦元炁不得外流,才氣達到吐納的真正目標。
起首開口,緩緩吐出體內濁氣,再自鼻中吸入清炁,企圖咽入下丹田(臍下一寸三分,同身寸),以彌補撥出之氣。呼必呼儘,吸必吸滿。吸時小腹圓起,呼時小腹回收,叫做順呼吸。初學吐納必須如此,如許口呼鼻吸三次。
3.《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此法貴在對峙,行立坐臥之間,隨時可用丹田呼吸,不必拘泥光陰。凡人多在大病以後,方去尋求氣功療法,一旦病有好轉,卻又置之不睬,學者切忌此種弊端。
1.外前程途所阻,而生饑渴,可當場埋頭吐納服炁,則無饑渴之感,所謂“炁滿不思食”。各種效驗,日久自知,不必臚陳。
6.不成當風吐納,煉到好處,滿身發熱,毛孔開張,更不成見風。若盤腿打坐久了下肢痠麻,不成突然下地,最傷筋骨。先把兩腿伸開,手撫兩膝,養靜半晌,待覺身輕,方可下地。
氣功家講靜功,做到身材不動就是勝利,很難深切內涵的動機掌控,僅能保持身靜。並且誇粗心念,更加難以做到心靜,如許的做法不過達到初層罷了。普通人講靜功,最多講到動機不動,即心靜的境地,隻能達到中層。隻要道家真正的靜功之學,由身靜以後,進一步培養心靜,又覺得心靜並不完整,還要深切修習意靜,方為靜功之真境地,於此可見中華道家功法之高深。道家所謂玄之又玄,除將靜功分為初層、中層、高層三階修習以外,往上並無儘頭。另有最高一層,能夠頓悟直超;即身得道,但這屬於“道功”一方麵事,且非普通人所能悟及,茲略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