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重設十三院[第2頁/共3頁]
所謂的差綱法,是針對長綱法而言的,便是以為劉晏苦心建起的“漕引之製”,需求財務供應全部巡院、轉運院體係,及漕運上統統的進奉船和海員,過分“勞民傷財”,因而竇參就把漕運權力逐段下放給沿路的方鎮,讓他們賣力,朝廷隻要坐收賦稅上供那部分便可,竇參此行主如果為了媚諂中原的方鎮特彆是宣武軍,成果此法行不過一年,朝廷於江淮八道的稅、米,便被宣武等方鎮設埭塘肆意反對剝削,漕法及鹽法大壞——這段時候若不是劍南、興元、鳳翔、山南、荊南等地儘力支撐,外加天子冒死不要臉的宣索,朝廷幾近冇有經費來打對黨項和西蕃的戰事。
“這件事讓張滂去辦理,所費的錢,從他來年的鹽、茶、酒三項賦稅當中扣除。”高嶽非常奪目,他想要把處所的船給盤下來,但卻驚駭經手的官員會藉此取利,就直接將其承包給判鹽鐵的張滂,所花財帛從你的“事蹟”裡扣除,不怕你乘機貪汙。
彆的俱文珍是攜專門的印章到差的,天子自此時起,為加強各鎮監軍使的權威,便雕刻“監軍印”發往各鎮的監軍院,並稱方鎮內的嚴峻措置,及與朝廷間的奏疏來往,必須得加蓋監軍印方纔見效。
次日,大明宮的翰林院出紫泥詔令,表態:將陝路漕引悉歸中都,並罷陝州長史和河南尹所兼領的陝府、河南水陸轉運使,自此於河陰、東都、垣曲、集津、陝府、永豐、東渭橋這七地重設巡院、轉運庫,巡官和判官不再由陝虢、河南本地的縣尉擔負,而由戶部三司裡的鹽鐵轉運司調派官吏前來活動,“分督其任”,並直接對門下侍郎杜黃裳賣力。
這時高嶽、杜黃裳等宰相對天子說,頓時如要削除關東方鎮,須倚重江淮的財稅為“平叛之資”,故而不得不先廢這禍國殃民的差綱法。
寒冬,朝廷官虎帳地駐紮在宣武鎮邊疆的中牟,李萬榮和汴宋大將們都前來驅逐,表示對朝廷的恭敬態度,而朝廷也藉機調派方纔從西域北庭勝利實施任務返來的寺人俱文珍,任其為宣武監軍使。
俱文珍臉孔峻厲,帶印直入汴州軍城,宣武軍高低全都噤若寒蟬,隨後俱文珍便入劉玄佐舊宅,拜見玄佐的母親,對她說劉士寧已放心在京師內服喪,並扣問家中可另有甚麼棟梁?
這便是這份詔令的啟事。
以此為契機,朝廷正式開端拔除竇參昔日公佈的“差綱法”。
李萬榮和其子李乃,心中不由得一句罵,誰不曉得這是監軍使俱文珍的製衡之計?但現在宣武鎮的環境也不由得他專斷放肆,隻能承諾了俱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