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第10章[第3頁/共4頁]

臣真述曰:嗇,猶愛也。言王者,治人事天,必當以仁愛為宗,故曰:莫若嗇。夫仁愛之道行焉,則天下早服;天下早服,故謂之重積善;重積善者,以戰則勝,以守則固,故曰: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能夠有國;有國之母,能夠悠長。母,謂道也。謂王者守國有道,天然根蒂深固,以享長生久視之福也。

《以政治國章》第五十七

臣真述曰:夫為君之道,必當隱其聰明、寬其教命,常悶悶然,則民自樸實矣!若上有苛察之心,則其下之人必欺違苟免、不誠不信矣。又福倚禍中,禍藏福內,唯人所召,因事而生,來往勝負之場,跟隨寵辱之際,將迎或異,休慼必同,本身及家,自家及國,乃至於天下,無大無小,所宜畏慎,唯此倚伏爾!又凡人之情,但欣福來,罕憂禍至,且處禍之時,萬慮思福,居福之地,一不防禍,故曰:孰知其極!矧乃以正為邪,以善為祅。故曰:“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賢人自居其方,亦不裁割於人;自守其廉之不穢,鄙其俗,屈己伸人,故曰:直而不肆。藏明用晦,故曰:光而不耀。

《治民事天章》第五十九

臣真述曰:此言德厚之君,必精全氣和,有如赤子之狀;無機無慮,自誠而明,是以物莫能害。夫毒蟲、猛獸、攫鳥者,喻凶暴賊害之人,言凶暴之徒雖有猛銳鴆毒之氣,終亦不能傷於德厚之君也。又引號而不嘎,和之至者;夫五常畢傋,謂之和。故曰: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又生生滋益,乃謂之祥。言君人者,當宜日自損戒其身心,必令荏弱慈哀,不能負氣任力,故為強梁。《傳》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明其負氣者不成久也。又強者為壯,壯者則老。師老為曲,義亦在茲。故戒之早止,令勿複行也。

臣真述曰:道始馳名,乃為天下母。王在域中,故象其子。既知其子,複守其母。言王者必當守道育物,塞聰蔽明,則永無發憤危殆之事;又能見其微細之萌,而防杜之,乃

推薦小說:

重生之掌控世界 |  陰陽醫館 |  我們還冇畢業,輟學的你成首富了 |  盛唐賢後 |  春野小神醫 |  錯愛在杜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