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知榮守辱,為天下穀[第2頁/共3頁]
明白甚麼是剛烈,卻安於雌柔,甘心處在天下的溪穀。
--河上公
3.一符符合道的行動,彷彿都不是鋒利剛烈的,不是張揚誇耀的,不是高高在上的,不是清楚明白的,以是我們人的行動,應當低調讓步、謙虛自守、忍辱守分,不爭高搶先,如許,就會靠近於最天真、最原始、最渾厚的狀況,也是最安然無憂的狀況。因為它靠近於道。
[5]無極:無始終無窮儘之狀況。
譯文
4.誇大低調、謙虛、忍辱,不是叫人不思進取,悲觀避世,軟弱受欺,而是一種為人處世的聰明和涵養。因為在龐大合作的社會,在不得機會時,很多時候需求以退為進,以柔克剛,勉強責備,明哲保身,不然,隻能是白搭徒然之功。
但敵軍的放肆氣勢,讓李世民生起雪恥的大誌,他決計複興大唐。
[1]溪:溪澗。
--範應元
2.道的渾厚渾沌之態,即"一"的狀況。以是治國之道,要對峙各項軌製歸於一體,死守道之一體,不成豆割。不然,就是背道而馳,必定崩潰滅亡。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3]。
因為大唐軍民同仇敵愾,匈奴卑內部又離心離德,頡利臨時撤銷一舉滅唐的動機,接管唐太宗的媾和建議,率兵北撤而去,一場危急就此化解。
知為天下之先也,必後也。是以賢人後其身而身先也。穀不求物而物自歸之,嬰兒不消智而合天然之智。
六合之間,萬物之用,雄強而雌弱,牡壯而牝靜。至於尊卑前後,莫不如此。老氏深原物理,法而為術。知弱勝於強,故以弱為用;知靜勝於動,故以靜為主。是今後其身而身先,卑其道而道尊。
註釋
--範應元
當頡利雄師兵臨長安城下時,唐軍都聞風喪膽,而李世民卻處變不驚。他忍辱負重,力排眾議,做出與頡利媾和的挑選,以製止戰役,療養國度群眾。
甘守溪穀,永久的品德就不會闊彆,從而迴歸到赤子的天真天真之態。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4],複歸於無極[5]。
[4]忒:不對、不對。
明白甚麼是敞亮,卻安於冥暗,甘心成為天下的形式。
謙下則常久之德不離於身,是以反歸於嬰兒之時,神全而氣和矣。
樸[6]散則為器,賢人用之,則為官長[7]。
為天下溪,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2]。
為天下穀,常德乃足,複歸於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