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小說 - 曆史軍事 - 道德經1 - 第七十四章代大匠斫,稀有不傷

第七十四章代大匠斫,稀有不傷[第1頁/共2頁]

[5]斫:砍、削。

先人非常賞識堯帝和許由相互謙讓的態度,以是產生了越俎代庖這個成語。越,跨過。俎,當代祭奠時擺祭品的禮器。庖,廚師。這個成語的意義是主祭的人跨過禮器去代替廚師做飯備酒,比方超出本身的才氣和停業範圍去乾與和措置彆人的事情。

--司馬光

天之生民,必有以養之。而人不知天,不安命,橫肆貪慾以攝生。乃至不顧短長,而無顧忌以作歹,是乃不畏三威。天道昭昭,必將有以殺之矣。

典範故事

許由謙讓帝位,恰是他有自知之明,循分守己,不等閒越位的表示。相反,一些人不自量力,自發得是,動輒乾與彆人的事情,乃至越俎代庖,成果常常不得民氣,於事無補,並且還輕易給本身帶來多事的禍害,以是老子說"代大匠斫者,罕見不傷其手矣"。

《莊子・清閒遊》裡有如許一則故事:古時候,陽城有一名很有才氣和涵養的人,名叫許由。他在箕山隱居,人們都對貳心神馳之,都久仰其大名,都很想見到他。

越俎代庖的故事

政煩刑重,民無所措手足,則常不畏死。雖以死懼之,無益也。民寬於政,常樂生畏死。

治國者科罰酷深,民不聊生,故不畏死也。

如果群眾真的怕死,那對於那些作歹反叛的,我便可依法殺掉他們。

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1]者,吾得執[2]而殺之,孰敢?

[2]執:緝捕,押送。

天將去惡,必假手於一人。

前人校注

夫代大匠斫[5]者,罕見不傷其手矣。

--憨山德清

誰還敢作歹呢?

群眾不怕死,為何還用死來威脅呢?

3.實際中,很多人操心過量,或者嚴苛於人,對人不放心,橫加乾與,插手彆人的事,乃至越俎代庖,豈不知,這不但於事無補,美意冇好報,並且會打亂原有的次序,美意做成好事。以是當戒之。

常有專管殺人的人,去代替刑戮者亂殺人。

註釋

天道至明,司殺有常,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鬥勺運移,以節度行之。人君欲代殺之,是猶拙夫代大匠斫木,勞而無功也。代天殺者,失法紀,不得其紀綱,還受其殃也。

解讀心得

--河上公

1.本章申明統治者不要施暴政,亂殺群眾。因為這不但是違背天道的,並且民不畏死,以死相威脅並不能起到感化。

2.老子反對重刑,但不得不實施科罰時,也要有專人賣力,司殺者不能代替刑戮者,小工不能代替大匠。六合萬物各有所司,不能胡亂代替。不然,就隻能自傷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