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小說 - 曆史軍事 - 道德經1 - 第十六章致虛守靜,複歸其根

第十六章致虛守靜,複歸其根[第2頁/共3頁]

--陸希聲

這是變中的常,主宰萬物的永久之規律,或者說宿命。人隻要在竄改萬千的世象中,明白萬物迴歸本真的事理,長於體察萬物生長的規律,才氣循規而行,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諸葛亮的安好致遠

天乃道,道乃久,

4.一小我不管是想獲得聰明,還是想活得安閒,都需求掃蕩內心,迴歸虛靜有為的本真狀況,不然,隻能是受經心勞,心累不止。安好方能致遠。

譯文

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4]。

所謂道心即本心也,常虛常靜,能應萬事而不失其正者也。唯其虛靜,故奧妙而難懂,當於其通處明之,則得之矣。

1.本章中,老子申明隻要致虛守靜,才氣體認到"道"。隻要內心空明虛靜,才氣在靜中迴歸本真狀況,在本真中產生高超聰明,進而體認萬物的生長規律,從而指導本身做出精確的行動。

[1]篤(dǔ):純粹。

正因為諸葛亮長於"致虛極,守靜篤",以是他能在安好中生出那高超的聰明和讓千古興歎的奇謀妙略。

公乃王,王乃天[9],

如果明白這類規律,就能包涵統統,包涵統統就能至公忘我,能夠至公忘我,便可為王,王天然會遵守天然法例,遵守天然規律,則必定合適天道,合適天道就能悠長,畢生冇有傷害。

典範故事

不知常,妄作,凶。

人生而靜,天之性,感物而動,人之情。情複於性,動複於靜,則天理得矣。《易》曰:窮理儘性乃至於命。故能窮天之理,則能儘人之性;能儘人之性,則能知天之命。故曰歸根曰靜,靜曰覆命也。

3.一個在靜中能迴歸本真的人,天然能體認大道,從而洞察萬物,通達燭明,做到包涵統統,博愛眾生,至公忘我,超凡入聖。

前人校注

[8]容:寬大、包涵。

[5]覆命:複歸本真,天命。

解讀心得

芸芸者,華葉盛也。各複歸其根,言萬物無不枯落,各複反其根而重生也。歸根曰靜,靜謂根也。根溫馨荏弱,謙虛處下,故不複死也。是謂覆命。覆命使不死,乃道之所常行也。

萬物並作[2],吾以觀複[3]。

歸根曰靜,是曰覆命[5]。

--蘇轍

知常容[8],容乃公。

2.天下眾生,各有所屬,這是天命地點,也是天然之道,是天道地點。並且,萬物的生長過程,不管如何竄改多端,終究都要返回到其本真狀況,即天命所歸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