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小說 - 曆史軍事 - 道德經1 - 第十三章得之若驚,失之若驚

第十三章得之若驚,失之若驚[第1頁/共3頁]

4.民氣慾望不止,功名榮辱心不竭,為了儲存,我們被裹挾著,或許冇有挑選,但起碼能夠挑選主宰本身的內心:減少慾望,冷視榮辱,不患得患失。如許,才氣活得更蕭灑安閒,減少內心因榮辱而受的驚嚇。懷一份主動的出世心做事,同時懷一份超然的出世心,安設好本身的心靈,永不失落自我,悲觀處世,做到"寵辱皆忘"。

得寵榮驚者,處高位如臨深危也。貴不敢驕,富不敢奢。失者,得寵處辱也。驚者,恐禍重來也。故曰得之若驚,失之若驚。

範仲淹是北宋聞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寫有聞名的《嶽陽樓記》,此中的名句"天賦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為中華民族精力的首要元素。

--王夫之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

之以是我怕這個大禍害,是因為我有這個身材。

5.實在,榮辱畢竟是給外人看的,給社會看的,說到底也是一種身外之物,與小我內心的安寧幸運無關,與生命的質量無關。我們所受的外在拘束已經夠多,生命已經有太多不成接受之重,已經有太多的驚嚇。以是,不如恰當適時放下這些承擔,輕鬆向前。

甚麼叫寵辱若驚?

辱至則驚,去則灑然矣。寵至則驚,去之又驚。故寵較辱尤劣也。

1.功名榮辱之心人皆有之,對於榮辱,普通人都冇法超出,以是老是寵辱若驚。這既是小我慾望心誌感化的成果,也是小我纖細脆弱的表現--榮辱,不但乾係著儲存是否充足,也關乎生命的質量。以是我們難以超出,乃至常常視榮辱超越小我生命。

是謂寵辱若驚。

3.凡人老是耽於榮辱,受此迷亂,不能自拔,這無異於作繭自縛。老子以為,與其正視榮辱如同身材生命,不如正視身材和生命超越榮辱,簡樸地活著,為活著而活著。一個超出了小我榮辱,正視天下如同正視本身身材,珍惜群眾如同珍惜本身一樣的人,纔可擔負天下之重擔。為甚麼?因為他們自知有此身,就天道而行世事,能做到由愛小我到愛天下,不拘泥於本身,"寵辱皆忘","天賦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是可擔負大任。

寵辱[1]若驚,貴[2]大患若身。

[4]寄:依托,拜托。

[3]患:災害,禍害。

吾以是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何謂寵辱若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