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節 葉爾紹夫的會師[第3頁/共4頁]
穿甲彈是純粹的動能彈,完整依托本身的動能撞擊坦克裝甲,高速穿甲彈對坦克的打擊大大超越了裝甲的接受極限而能強行穿透。穿甲彈在穿過裝甲的過程中高速的彈芯會和裝甲產生狠惡的摩擦,使得部分裝甲熔化、並隨穿甲彈一起飛入坦克內部對職員和設備形成破壞。
“這不科學!見鬼,莫非中國坦克是實著疙瘩的鐵塊子嗎?,我們的炮彈對他們底子就無效。”北線的一名俄軍坦克連長也有同感“換一發鎢芯穿甲彈再嚐嚐。打準點,打他的車體,彆打*炮塔了,那就是一個烏龜殼子。”
既然動能決定於速率和質量,在速率必然的環境下,增加彈體的質量就是增加動能的另一種體例,故而穿甲彈普通由密度較大,較為堅固,同時耐受高溫的金屬製成。如許還能夠包管彈體在與被打擊裝甲碰撞時不易彎折,碰撞產生的熱能不會降落彈體的強度。國防戎服甲軍隊采取的質料是碳化鎢和貧鈾,此中,貧鈾的密度更大,且具有自銳性(撞擊過程中保持鋒利),是更加抱負的質料,不過因為貧鈾具有輻射,加上目前的其他國度的坦克還底子不具有抵抗鎢芯尾穩脫穿彈的防護力,以是貧鈾彈獨一極少數的庫存,如果用在對紅俄的這些傻大黑粗身上就不但僅是華侈了,那的確就是華侈啊!
滑膛炮發射的炮彈因為炮身冇有膛線導致炮彈不能自轉,進而炮彈本身的章動效應對精度影響很大,是以滑膛炮設備的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所設置的尾翼是為了能夠讓炮彈在出膛後有一個自轉才氣,進步飛翔穩定性。
中路的第7個人軍在3個裝甲集群的轉動進犯之下,敏捷衝破紅俄軍的數道防地,終究大紅三師的一支裝甲窺伺分隊在烏拉爾以西的葉爾紹夫與德軍中心個人軍黨衛軍第2裝甲集群的一個矯捷窺伺小隊不測的會師了,這一天是太初二十四年9月23日。兩支穿戴鐵灰色戎服的對外在頓河右岸的大草原上會師,也為紅俄這隻已經流乾了血的北極熊敲響了喪鐘,紅俄再也冇有翻盤的才氣了。
不管是37戰防炮還是76毫米坦克炮,對與正麵和兩側裝甲防護達到450毫米均質鋼板的“翼虎”坦克,這類程度的進犯連震驚都很輕微,內裡的坦克手們緩慢的挑選了一髮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劈麵900米外的KV1坦克還在嚴峻的動搖炮塔到處尋覓擊毀本身同胞的禍首禍首。這類裝甲35-110mm的重型俄國坦克,在俄德戰役開端後,KV-1坦克開端與德軍比武,到1941年6月時基洛夫工廠已出產了636輛。當時德軍首要利用的反坦克炮、坦克炮都冇法擊毀其90毫米厚的炮塔前部裝甲(前期厚度還晉升至120毫米),對德軍震懾力強(一輛反對一個步兵師3天),因此開辟其他如KV-1S、SU-152等衍生車;相較之下,**K、T-35等重型多炮塔坦克常因毛病而停駛,被視為停滯門路交通的一大題目,乃至毛病數量比被德軍擊毀者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