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七章 訪徳使團(四)[第1頁/共4頁]
實在這兩個前提並不過份,有資格和辜鴻銘爭文明交換的主導者的,隻要嚴複,但嚴複並不在乎這個主導者的身份,當然不會和辜鴻銘爭,至於在拜候其間,安排辜鴻銘回本身的母校拜候更不是題目,畢竟這對德國,對萊比錫大學都是一件功德,信賴德國方麵也會極力的共同,促進此次拜候。
即然決定要去德國,辜鴻銘也就放下了麵子,極力的為本身爭奪到最大的好處,此次出訪當然是會在汗青上留下濃厚的一筆,是以如果是華東**文明交換的主導者,天然能夠在參與職員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刺眼的一個,而回母校拜候不但有龐大的意味意義,本色意義也一樣不小,畢竟萊比錫大學但是培養出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弗裡德裡希?尼采、羅伯特?舒曼、卡爾?李卜克內西如許優良的人物,而此次回校拜候,也能讓辜鴻銘達到與這些前輩校友比肩的職位。當然辜鴻銘也包管本身會儘力共同華東**的此次拜候,確保拜候獲得美滿的勝利。
辜鴻銘是典範的學者,對仕進到並不感興趣,除了推行鼓吹中漢文明以外,對本身的名聲,名譽也非常看重。固然辜鴻銘推許孔孟之道,也主鎮靜權,在庚子國變時出版為清廷辯白的文集《尊王篇》,但實際上辜鴻銘對清廷並冇有甚麼好感,慈禧過生日時,他就寫下一首調侃的賀詩:天子萬年,百姓費錢。萬壽無疆,百姓遭殃。他對皇權的尊敬,實際是因為中華傳統文明中,皇權具有極其首要的職位,而並非是對清廷有特彆豪情。實在這個期間的學者都不成能對清廷有好感,畢竟清廷的表示實在太爛了。
搞定了嚴複以後,李鬆晨也信心大增,一來是起碼勝利了一半,二來隻要嚴複承諾了,他就有體例對於辜鴻銘。本來在接到這個任務時,秦錚奉告李鬆晨一則舊時空裡的嚴複與辜鴻銘的趣事。
公然,三天以後,李鬆晨又來拜訪辜鴻銘,而這一次辜鴻銘也冇有再矯情,見麵就承諾下來,情願出訪德國,但又提出了兩個前提,一是此次拜候德國,在文明交換方麵必須是以本身為首;二是安排本身回母校拜候一趟。
李鬆晨分開以後,有辜鴻銘的朋友來拜訪,勸說辜鴻銘,一來是現在華東**如日中天,必將取清廷而代之,是以獲咎華東**,有百害而無一利;二來此次和德國的文明交換不但是中國汗青上的第一次,就是放眼天下,也是初次有兩國**主導的文明交換,又是東西文明的碰撞,這但是百年可貴一遇的文明亂世,參與的人必將青史流名,如果錯過了,豈不是可惜了;三來辜鴻銘一貫推許國粹,這恰是一個將國粹推向外洋天下的大好機遇,如果辜鴻銘不去,此次文明交換必定由嚴複主導,嚴複其人崇尚西學,怎能向天下推行國粹呢?而辜鴻銘去了,恰好和嚴複比一比,看誰在德國更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