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碧血劍(59)[第5頁/共6頁]
在這段期間中,皇太極打擊朝鮮,打了幾個敗仗後,朝鮮投降,訂立了對滿清非常無益的和約,每年從朝鮮獲得糧食、款項和物品的供應。皇太極本來提出三個前提:割地、擒毛文龍、派兵一萬助攻中國。朝鮮對這三個前提冇法采取,但在經濟上儘量滿足滿清的要求。同時在而後的明清戰役中,朝鮮改守中立,使滿清去了後顧之憂。
當時距明朝之亡已不過一年半,局麵的卑劣可想而知,但群臣還是果斷反對定和,連天子也不得不偷偷和國防部長暗中籌議,大要上果斷不肯承認,最後動靜泄漏,便殺了國防部長以卸本身任務。從這件事中,能夠見到當時對“媾和”是如何的忌諱,言論壓力是如何沉重。連崇禎如許狠辣的天子,也不敢對群臣承認有媾和之意。
對於明朝最首要的是,宋金媾和,宋方絕對屈辱,每年片麵進貢金帛,並非兩邊互贈。宋朝天子對金稱臣。[57]但是皇太極卻甘心低於明朝天子一級,隻要求比明朝的諸臣高一級。皇太極一再表示,金國不敢與中國並列,隻但願職位比察哈爾蒙前人高一點就滿足了。[58]他和袁崇煥手劄來往,態度上是很較著的謙恭。[59]
八
他是個打動的熱忱的豪傑,是“寧為直折劍、猶勝曲全鉤”的剛士,是行事不顧統統、“幾大就幾大”的蠻子,但是他終究決定:“忍辱負重”。
袁崇煥和皇太極信使來往,但因朝中大臣視和議如大水猛獸,構和全無成果。
袁崇煥當然曉得如此力排眾議,對本身非常倒黴,但是他已將本身安危全然置之度外,隻是以大局為重。[61]以他如此剛烈之人,對申明天然非常珍惜,給人罵作“漢奸”,那是最痛苦的事。比較起來,死守寧遠、順從大敵,在他並不算是難事,最多打不過,一死就義便是,那是心安理得的。但要承擔成為“汗青罪人、民族罪人、名教罪人”的任務,可艱钜很多了。越是不無私的人,越是剛烈的人,越是不正視性命而不肯忍耐熱誠。越是儒家的書讀很多,心中汗青感極其深厚的人,越是貴重本身的名節。文天祥〈正氣歌〉中所舉那些慷慨狠惡的事蹟,如張巡睢陽死守,顏杲卿常山罵賊,袁崇煥做起來並不困難。對於脾氣溫和的人,當然是勉強責備易而慷慨就義難,在袁崇煥如許的偉烈之士,倒是守寧遠易而主和議難。主張媾和,他必須違背汗青傳統、違背舉國言論、違背朝廷決策、更違背本身的脾氣。高低古今,統統都反,連本身都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