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14集《妙法蓮華經》[第1頁/共15頁]
億千萬歲 以求佛道
第一個是泛博,就是所緣境泛博。比方說我們講到這個肴膳、飲食、衣服、臥具、房舍等等,都要泛博的所緣境,第一個;第二個,善好。這些東西如果一個美好的殊勝的資具;第三個,歡樂。這個處統統歡樂、無厭;第四個,無厭,心中冇有厭足,永久感覺不敷;第五個,念恩,你心存戴德;第六個,清淨,不求回報,安住菩提心。當然,你不求回報,那真如就回報你了,就這個觀點。一小我無所得,實在你會獲得更多的東西。這個是對三寶的佈施。
古德說,前麵的持戒是舍國削髮,是難捨能捨。對初學來講是誇大舍,通過舍心來成績持戒。這個處所是戒度美滿,是難持能持,重點在持守。菩薩戒的確不好持,因為菩薩戒的所緣境可不是誓斷統統惡,它還誓修統統善,還誓度統統眾生。菩薩戒等因而用佛陀的標準來要求我們凡位菩薩。以是蕅益大師說:菩薩戒法,“唯佛一人持淨戒,其他皆名破戒者。”
文殊師利 又有菩薩
全部菩薩道的修學,到最後掃尾到三種聰明:後得智、底子智跟加行智。
濟天國苦 令入佛道
第二個,從利他的角度,你為人說法,兩件事情:破邪、顯正。當然,這是要善巧。但我小我是感覺如許(我本身的經曆),你不能把重點放在破邪。你把事理講清楚了,讓他本身判定。因為實在破邪冇甚麼用。宗教的東西,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你嚐嚐看。你跟你的同參道友辯論,你感覺哪一次有成果?有冇有成果?冇有成果。他信賴就信賴了。以是,破邪隻能當兼帶,不然就引發教內的很多的諍訟,並且也達不到結果。以是我小我是感覺,以顯正來破邪,你把事理講清楚。
香華伎樂 常以扶養
一心除亂 攝念山林
又見菩薩 離諸戲笑
無數恒沙 嚴飾版圖
我們說,初學者需求的是安忍的力量,你要耐得住孤單;老參他要有一種衝力,因為老參冇有動力了,他要有一點衝力。偶然候做一個衝勁,他會有所衝破的。這個是精進。
比方說,真如賦性。你的真如賦性跟我們五蘊身心有甚麼樣的乾係?你說,非一非異。那也冇有人聽得懂。是吧?你就說,真如賦性是個大海,我們的生命就是大海上麵的小水泡。你說它不異,也能夠,因為水泡是浮在大海的水泡。你說它是一個東西,也對。你說它是兩個東西,也對,因為水泡會破,是生滅的人緣。你此生的生命但是臨時的,但是大海還是大海。以是我們就曉得:哦,我們此生的小生命叫做個彆生命,真如賦性是一個泛博的團體生命。我們作為一個小水泡的目標,就是想體例把本身的小水泡迴歸大海。我們通過這類淺近的比方,便能夠把很多深妙的事理講清楚。以是這個菩薩的善巧,要善說比方。這第一個,就是弘宣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