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集《妙法蓮華經》[第2頁/共14頁]
當然,阿羅漢這個固執是法執了。阿羅漢他阿誰空跟般若的空分歧在那裡?當然對我們凡夫也很好用。他帶有苦諦思慮的空,他是從苦諦切入的,因為他從無常去觀。無常,就讓我們曉得這個人緣法是痛苦的,因為我們最大的訴求就是穩定。我不管人生如何樣,你說我活得很淡泊,但我風俗了也就好了。它不是。它人緣所生法,明天給你弄一下,明天給你弄一下,就是說你永久不曉得明天會產生甚麼事,這個就是真正的痛苦。你也不曉得你來生要去那裡。以是這模樣阿羅漢就對痛苦極度地討厭。
佛陀能夠說是在阿含、方等、般若叫做為實施權,應眾生的需求而開出了三帖藥。到了法華會上,佛陀就把他本身的功德顯出來了。說,諸位弟子!你不要覺得我跟你們一樣隻是一個大阿羅漢,我是陪著你們生長的。佛陀把貳內心的功德講出來,講了兩件事,“深明如來設教之始終,具發如來本跡之廣遠。”
蓮華二義:
好,我們看最後的蓮華。
以是,我們現在學《法華經》,叫做汙泥內裡的蓮花。我們《禪觀與淨土》有一個課程叫做“功德篇”,師父還冇有講,但是我有在做一些籌辦。淨土的“功德篇”有兩塊:一個是《無量壽經》的“功德篇”,一個是《觀經》的“功德篇”。但這兩個“功德篇”在利根的上輩、中輩冇有太大不同,最大的不同鄙人輩。《無量壽經》的下輩它是修淨業三福。淨業三福是上中下輩都要修的,以是《無量壽經》隻要往生,這小我必然是標準的好人,好人不會往生的。
般若經的時候,從統統法無生的角度來看,就廣會統統法入摩訶衍。你看《般若心經》,是諸法空相,不生也不滅,不垢也不淨,不增也不減,是故空中無色,冇有色受想行識。這個能夠瞭解。在空性內裡,凡夫的憂?的五蘊身心是不存在的。
以是《法華經》的特性,就是把佛陀的聰明、佛陀的功德,本地風景,全數講出來。以是,當知此經,是唯論設教之綱領,就講到佛陀當初為甚麼為實施權,最後為甚麼開權顯實,已經不再談一些修行的枝末——如何樣破障、甚麼調伏煩惱,已經不談這個了。就彷彿一個精算師,先用小小的數量漸漸加起來,比及成績一個大數今後,這個小數量就不需求了。你一開端是五再加十再加二十,加到一萬……我們當然是站在大數的角度、對待大格式的角度來當作佛之道,不成能再回到你之前那種小胸量的格式了。以是,本經就是站在佛的角度來調伏煩惱,站在佛的角度我們應當如何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