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小說 - 玄幻奇幻 - 妙法蓮華經1 - 第6章 第6集《妙法蓮華經》

第6章 第6集《妙法蓮華經》[第1頁/共15頁]

1、總標法義。

這個相、性、體,就有這個力。力,就是有它潛伏的服從,還冇有表示出來叫做“力”。

表示出來叫做“作”。碰到人緣今後,它這類善惡的服從閃現出來各種身口意的造作,叫造作。潛伏的種子叫做力。

以是,全部《法華經》的成佛之道,重視,找到我們凡夫最無益的位置。就是說,我們現在是非常倒黴。說實在,無量劫來循環到現在,我們有無量無邊的存亡業力等著我們,我們心中有無量無邊的煩惱,有無量無邊的老病死等著我們。但是隻要我們做一件事情——把心歸零,這個事情就變成好辦了,拉到一念心性。

諸位!我們看到這個十界,智者大師分紅三塊:三惡道,三善道、二乘界,跟佛菩薩。請大師把它用筆分紅三塊:三惡道畫起來,這是一塊;三善道跟二乘界畫起來,寫一個“權法”。權就是便利的法,權巧,權法。佛菩薩法界畫起來,寫一個“實法”,實在的實。

那麼成佛之道應當如何找出捷徑呢?請看以下的申明。

就是說,你如果是法身菩薩,那你就不要學《法華經》了,你直接修《華嚴經》了,直接處置修表示出即空即假即中。但是我們現在做不了,我們的事相要麼如有,要麼若空。冇乾係,《法華經》論心非論境,你做得好不好不首要,重點是你的心態要操縱得好。它是一個理觀的中道實相。《法華經》是側重理觀的,論心非論境。

以是我們當作佛之道的捷徑。《華嚴經》的當機當然是法身菩薩,《華嚴經》是屬於事修的中道實相,它是全部把身口意現出中道實相,那叫一個“一一理性具足寂靜,一一寂靜全部理性”。而我們的事修冇有體例,我們的事修還是落入權法。我們的事修還是人天法界,乃至於頂多二乘法界,但是我們多一個理觀。

尋求沉寂今後,當然沉寂很舒暢了,固然它冇有歡愉,但起碼也冇有痛苦。我們人是如許的:歡愉不焦急,分開痛苦很火急。空性,固然“照見五蘊皆空”,不見得會產生歡愉、寂靜,但是起碼“度統統苦厄”。空性的特性是,它會讓你分開痛苦。分開痛苦對我們來講就很不錯了。但是沉寂一段時候今後,你看大乘典範,看到佛陀的功德,你想想說:哎喲,我們不能就是尋求沉寂,我們應當有更高的抱負。以是就開端所謂的菩提的題目了,無上菩提。就是說,既然我能夠做得更好,何樂而不為?

第一個,就是苦樂的題目。這是我們凡夫最實際的題目,就是我如何能夠讓本身離苦得樂。當然佛法的意義就是做兩件事:懺悔業障、積集資糧。一方麵通過不竭地對疇昔的不對停止追悔、訶責;一方麵,對於將來,我們通過佈施、持戒、忍辱的善業的修學來積集資糧。以是我們的學佛,第一個目標就是離苦得樂,就是藏傳佛教說的下士道。當然這個要花很多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