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第71集《妙法蓮華經》[第4頁/共12頁]
以是這個意義就是,這整段經文,這個人緣說,固然經文很長,它講兩個重點:一個是法說。法說就講疇昔的一段舊事,來建立聲聞弟子的信心。一個是比方。講到化城的比方,來果斷聲聞弟子的瞭解。總而言之,這一科的兩大目標,一個是信心,一個是聰明。
第二種安穩,這小我善根更強,他看的東西更深層。他說,這小我天的歡愉是有題目的!因為二乘人修無常、無我,他從無常跟無我的聰明去觀這小我天的歡愉,那就是無常廢弛。說是這個三界火宅,你固然有很好的屋子,但是一把火畢竟把你燒掉,“饒汝百般歡愉,無常終是到來”,以是這個人間歡愉是不成靠的。二乘人很聰明,他曉得說:我不但願被無常傷害,我必須放棄歡愉!這是很高的聰明。就是說,你如果不喜好痛苦,你最好是放棄歡愉,因為這兩個是不成切割的。以是二乘人以為說,尋求歡愉實在是臨時的安穩,那是一個真相。二乘人以為真正的安穩是尋求沉寂,而不是尋求歡愉。歡愉本身就不是安穩,因為它背後有很大的憂患,無常廢弛。以是二乘人修四諦十二人緣,他用四諦十二人緣觀出來今後,他以為沉寂比歡愉更好。佛陀也同意,開出四諦十二人緣。
佛陀開出了第二條路,就是《法華經》的一佛乘思惟,叫做會權入實。《法華經》曉得我們眾生的循環的題目,它說你不必然要頓時修學實在的菩提道,佛陀施設一個權法,就是便利法門。便利法門的目標是甚麼呢?就是成績安穩。就是說,你想成佛,這個發心很好,但是實際操縱上你要讓本身先成績安穩。把本身腳根站穩了,你才氣夠去度化眾生。
以是,當我們在尋求歡愉、尋求沉寂、尋求功德的時候,你從一念心來看,這三個東西都是“唯心所現”。這四個字很首要,就是統統的歡愉、統統的沉寂、統統的功德,站在心性的角度來看它,它隻是唯心所現的一個如幻的真相罷了。你能夠臨時受用,但是你不能固執,受而不住。就是借假修真,我把它當作一個過程,但是我不能完整地住出來。如許講就變成一種雙向的修學了——內觀真如、外修三乘,或者說,淨土宗叫“內觀真如、外順彌陀”。就是,我們固然是修學權法的便利,讓本身臨時獲得安穩,製止存亡循環的滋擾,但是我們也同時開顯自性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