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7集《妙法蓮華經》[第1頁/共14頁]
以是諸位!安樂道到擺脫道,題目不大,停滯也未幾。但是從擺脫道到菩提道,請大師重視,這一塊是非常關頭,因為影響到你將來成佛的速率了。這個處所的岔路最多。就是說,你在有為諸法獲得痛苦的時候,你是如何把空性現出來的?如果你明天是心外求法締造一個空性,這個空性現在會給你安樂,將來會變成停滯。
1、坐法空座,著忍辱衣,入慈悲室。
丁1、總明。
諸位!我們剛開端內觀的時候,是莫向外求。對不對?內觀真如,啟動我們內心的即空即假即中,清淨心,菩提願。但是這個菩提願到最後是如何樣?它能夠跟外境互動,它必然能夠把你從“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拉到最後“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另有修證否?修證即不無!就是有修證。以是《法華經》的空觀的特性,它能夠跟人緣互動,這是它的高超。
乙3、發心——建議菩提願 丁1、如何建議;丁2、建議功德
因為阿彌陀佛的這個名號是無量光義,他閃現出來是一種空間的無量,以是,我們往生極樂天下的時候,我們能夠用神足通扶養他方十萬億佛。見阿彌陀佛,又同時能夠見十方諸佛;能夠自度,又能夠到他方天下普度統統。為甚麼?為甚麼當我們翻開一念心性的時候,我們憶唸佛號的時候,獲得名號功德的加持?為甚麼我們往生極樂天下能夠空間無停滯呢?因為阿彌陀佛的名號本來就有無量光義。阿彌陀佛把這個空間的無停滯的功德已經修了好久了,他放在這個佛號,我們是獲得他的加持的。
本經的修學重點,首要就是練習一種內觀的聰明。內觀的聰明有三個重點:安住清淨心,觀照十如是,最後的掃尾就是建議菩提願。
以是這第一個,空觀,就是把心拉到生命的原始點,觀到心性的本體:“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我們凡夫太重視一時的感受。實在,你把目標放遠一點,人生隻是短短幾十年。你是假借人生的順境窘境來開導你內心的功德,或者說開導你往生的功德。以是,你現在臨時先放棄外在的人緣,比及你《法華經》學完今後,你再來觀人間,就像佛陀說的,如同夢中事,人生如夢如幻。阿誰時候你就是主動式的人生了。你冇有學《法華經》,你的人生是被動的,你的人生一句話就講完了,叫做“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業力要讓你歡愉,你必然會歡愉;業力要你痛苦,你也隻好痛苦。你完整被動了。因為你去尋求它,那你就隻好被它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