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小說 - 其他小說 - 七品封疆 - 第二十六章談判(二)

第二十六章談判(二)[第2頁/共3頁]

蔡建德捐獻事情搞的那麼順利,也是與這香山十一都的幾大宗族,飽受了文盲之苦,急著想種植出一部分秀才、舉人出來,今後獲得一個好出身,是以慷慨解囊,成果蔡建德一死,這錢就冇了下處,儒學也冇了動靜。

明朝文人的好處天然不消多提,如果前提答應的話,誰家不想出幾個讀書人?不過香山這處所,教誨環境並不如何悲觀,獨一一座儒學,是南宋期間修建的,到現在早已經不堪利用,孔廟也早就不見了蹤跡。

他胸有成竹,便與劉朝佐談起宦海見聞,南北風采。這時候倒是李炎卿顯的比他這個老江湖見地豐富,畢竟梁瑞民的行動範圍,僅限於廣東、福建及茫茫大海,扶桑、流球。而李炎卿,倒是從京師來的。這個期間,大明的都城,當之無愧的天下中間,扶桑、流球那些小國,能往哪擺?

“就拿這買地的事,就是我曾經一個帳房先生給我出的主張。那後生仔是本土佬,倒是我見過的人中,最聰明的一個。買地、香山自治委員會,都是他搞出來的。還建議老夫辦甚麼報紙,開甚麼黌舍。開打趣,辦報紙有誰看的懂,開黌舍又有誰來搶先生。不過老夫的眼睛看人向來冇出過不對,他是能做大事的。他一個外村夫,我肯用他當帳房,就是看中他的才調。按他的說法,還要老夫買槍買炮,將來殖民……殖民甚麼亞來著?”

“你是縣令,必定有本身的體例,這個老夫不管。我們當初蓋學宮的錢已經捐過了,連名宦祠的錢,都包含在內,憑甚麼還讓我們拿錢?以是籌款的事,你就完整彆想了,我們幾家,是不會再拿錢出來的。你這學宮如果蓋不成,影響了我們幾家人的科舉,到時候彆怪我們到府裡去鬨。”

李炎卿說的話固然是信口開河,一實九虛,但是他畢竟是在京師的北裡、坊司裡,交友了很多官宦後輩,於宦海秘聞,大員逸聞曉得很多,又加上誦說演員的平話工夫,娓娓道來,如同親眼目睹普通。不是兄弟我在徐相府的時候,就是兄弟我在大塚宰家赴宴之時,把個香山一傑梁瑞民侃的雲裡霧裡,更加對他害怕起來。

明宣德開端,科舉測驗正式實施南北分卷登科軌製:應天及蘇、鬆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廣東歸入南卷,此中廣東的科舉氣力在南卷五省一州十一府中,倒是最弱的一個。

至於師資,這處所連教諭都冇有,另有甚麼師資可言?科舉倒黴,也就是理所該當的事,即便是幾位大戶人家廣有傢俬,卻也隻能包管本身家出幾個童生,秀才都出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