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全史:全兩冊

十九、曹丕的開局[第2頁/共4頁]

這時曹丕的皇後是郭氏,曹丕對她很寵嬖,向來言聽計從,卞太後把郭氏找來,恐嚇她:“曹洪明天如果死了,我明天就讓天子廢了你這個皇後!”郭氏驚駭了,多次為曹洪討情,乃至於墮淚,如許曹洪才保住一命,改成免官削爵。

以上這些辦法遭到上高低下的分歧歡迎,鼓勵了曹魏軍民的士氣,曹丕的聲望也建立了起來。

在當代,淺顯百姓確切講究身後埋骨故鄉,不過對帝王來講這個看法比較淡,因為國就是家,故裡的觀點已經泛化了,以是他們都把陵寢建在都城的四周而不是故裡,比如劉邦冇有葬在沛縣、朱元璋冇有葬在鳳陽、順治入關後也冇有葬在關外,他們的陵寢都在當時的都城近郊。

一個期間結束了,但也意味著另一個期間的開端,開啟這個新期間的人,就是萬眾諦視下的新魏王曹丕。曹丕繼位後辦的第一件大事當然是為父親安葬,曹操生前指定的陵寢高陵已根基完工,就在鄴縣四周。當代講究葉落歸根,曹操為甚麼不安葬在故裡沛國譙縣呢?

曹丕命令任命太中大夫賈詡為魏國太尉,禦史大夫華歆為魏國相國,大理王朗為魏國禦史大夫。如許的組合有點亂,但根基上相稱於“三公”。華歆、王朗一貫被以為是大名士,與田疇、邴原那樣的名流比擬,他們的政治熱忱更高,在一係列首要事件中他們都“接受住了磨練”,對曹魏的虔誠能夠放心。至於賈詡,固然有過往的恩恩仇怨,但他是個聰明人,居高位卻從不參與任何政治紛爭,以腿疾為由平時也很少外出,也是能夠讓人放心的人。更加首要的是,在曹丕被冊立為太子的過程中,賈詡曾出過大力。

第一項,減輕賦稅。延康元年(220)2月,即曹丕繼位魏王的當月,即命令:“關隘、津道是用來互市旅的,水池、苑囿是用來抵抗災荒的,設置禁規、減輕稅收都不是便民的體例,現在要斷根有關禁令,減輕關津稅收,稅率一概定為十稅一。”顛末比年戰亂,經濟遭到極大粉碎,為支撐戰役各地又減輕了稅賦,適本地降落稅率、減輕百姓承擔不但能博得民氣,並且無益於經濟的規複生長。

曹丕剛被冊立為太子時,部下的人一下子多了,平時想給大師發點兒福利,手頭上就有些緊,曹操管得很嚴,曹丕隻得另想彆的體例。曹洪很富有,有一次曹丕開口向這位叔叔借幾百匹絹,但曹洪卻不給。曹丕是個記仇的人,這件事就記在了內心。以是曹洪隻當上了掛虛銜的衛將軍,厥後還碰到了更大的費事,有一年曹洪的門客犯法,曹洪因為連帶任務被抓入獄,曹丕抓住機遇竟然要判曹洪極刑。大師感覺曹洪有點兒冤,但曹丕意誌很果斷,群臣嚇得不敢說話。

推薦小說:

卡門使徒 |  大夏第一太子 |  王者榮耀之劍道縱橫 |  聽說愛情回來過 |  民國煙雨情:風雨濃胭脂亂 |  女神的貼身司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