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全取漢中[第1頁/共3頁]
正商討安排各處官員,張魯倉促來見,倒是其弟張衛不肯歸順,竟帶著陽平關一萬多守軍逃入巴中。
張魯點頭道:“魏將軍之勇,鄙人也曾見地一二,確切勇武過人,又有將軍做媒,實乃小女幸運,隻要她母女能安然無恙,我便滿足矣!”
“此言壯哉!”徐庶聽得撫掌大笑,讚道:“文長雄豪,不亞於關張二將。”
魏延朗聲道:“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將軍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將軍吞之。”
劉琦籌算設立豪傑碑,為統統為國交戰的將士設靈牌靈位,有專人祭掃誦經,誦經祈福,永久祭奠。
酒宴儘歡而散,次日劉琦便傳令各地,規複回漢中郡名號,郡縣官員還是製,各處義舍改成驛站,隻留部分廟觀過渡。
當天早晨設席慶功,軍民同慶,各處祭酒也都到齊,與張魯商討弘道之事,願跟隨者前去長沙,願留在漢中的也有嘉獎。
這可真是一舉兩得,本想留魏延鎮守漢中,又讓他在這裡安家,成了張魯半子,不管在軍政還是民氣方麵,都更便利融入。
劉琦點頭道:“智囊覺得如何?”
如果魏延一向在漢中,曹操都打不出去,更何況鄧艾、鐘會這些後輩?
二人商討一番,張魯尊奉黃老之道,無需用儒家那一套俗禮,又急著出門,決定統統從簡,三今後便結婚。
漢中全境歸降,也免除一場兵器之災,劉琦也欣喜不已。
劉琦盯著魏延:“文長不敢?”
當張魯宣佈籌辦投降時,楊任吃驚道:“師君彷彿神態不清,那劉琦莫非有通神本領,能利誘民氣?”
劉琦笑道:“明公此去南邊,若能傳道到南越,可比當年老子出函穀關化胡之舉。”
劉琦道:“但講無妨。”
未幾時魏延前來,劉琦言道:“今漢中已定,此處為隴蜀咽喉要地,高祖開大漢基業之所,非文武雙全之人不成鎮守,我欲拜將軍為漢中太守,你意下如何?可敢擔負?”
十幾年療攝生息,十餘萬人丁,賦稅充沛,比全部關中還要敷裕。
徐庶言道:“今關中大戰正急,西涼軍雖強大,但剛則易折,吾料馬超非曹操之敵。將來我等取益州,曹操必順勢來攻漢中,文長當如何禦敵?”
劉琦道:“我親信大將魏延,有萬夫不當之勇,極善統兵,將來必勝利業,我欲留其守漢中,恰好拉攏二人,明公意下如何?”
世人正暢談弘道大業,俄然寇封倉促來報,守將楊任帶著數百侍從,從南門逃脫,請令去追敵。
“這……”魏延欣喜又衝動,當真思考半晌,躬身抱拳道:“末將起於行伍之間,幸得公子信賴汲引,自當肝腦塗地以報知遇之恩。若公子委用,延願效犬馬之勞,雖萬死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