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

第4章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第1頁/共7頁]

(208)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彆的欲解,可攻裡也。手足濈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革更?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一法與桂枝湯)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泄下。

(226)若胃中虛冷,不能食者,飲水則噦。

右四味,以水一鬥,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餘勿服。

(247)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革更?,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

(206)陽明病,麵合色赤,不成攻之。必發熱,色黃者,小便倒黴也。

(248)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213)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革更?,?革更?則譫語,小承氣湯主之,若一服譫語止者,更莫複服。

(210)夫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鄭聲者,重語也;直視、譫語、喘滿者死,下利者亦死。

(200)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倒黴者,必發黃。

(243)食穀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吳茱萸湯。

(232)脈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湯。若不尿,腹滿加噦者,不治。

(188)傷寒轉係陽明者,其人湒湒然微汗出也。

右五味,以水一鬥,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221)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汗則躁,心憒憒反譫語;若加溫針,必怵惕煩躁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

調胃承氣湯方:

(181)問曰:何緣得陽明病?答曰:太陽病,若發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枯燥,因轉屬陽明,不換衣,內實大便難者,此名陽明也。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阿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

(186)傷寒三日,陽明脈大。

吳茱萸一升,洗人蔘三兩生薑六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190)陽明病,若能食,名中風;不能食,名中寒。

(230)陽明病,脅下?革更?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濈然汗出而解。

推薦小說:

皇上,臣妾好無辜 |  神奇寶貝:和希羅娜一起大冒險 |  直播:穿越一劍獨尊當反派,我人麻了! |  隱居小神醫 |  愛情在左你在右 |  陰陽後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