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

第6章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第1頁/共1頁]

(278)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係在太陰。太陰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274)太陰中風,四肢煩疼,陽微陰澀而父老,為欲愈。

(275)太陰病欲解時,從亥至醜上。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六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生薑三兩,切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本雲桂枝湯,今加芍藥。

(276)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

(273)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好處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革更?。

(277)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

(280)太陰為病,脈弱,其人續自便當,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其人胃氣弱,易動故也。

(279)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加大黃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大黃二兩芍藥六兩生薑三兩,切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

桂枝加芍藥湯方:

推薦小說:

鏽劍,少年,人間客 |  至尊小神農 |  我掌管著萬界錢莊 |  寒婿 |  大脈神 |  末世:爆兵魏武卒我自封為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