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

第6章 河水三(1)[第3頁/共5頁]

《十三州誌》曰:廣陵有輿,故此加北,疑太冷淡也。其水又西南入芒乾水,又西南,逕白道南穀口。有城在右,縈帶長城,背山麵澤,謂之白道城。自城北出有高阪,謂之白道嶺。沿路惟土穴出泉,挹之不窮。餘每讀《琴操》,見《琴慎相和雅歌錄》雲:飲馬長城窟,及其扳陟斯途,遠懷古事,始知信矣,非虛言也。

河側有兩山相對,水出其間,即上河峽也。世謂之為青山峽。河水曆峽北注,枝分東出。河水又北,逕富平縣故城西,秦置北地郡,治縣城。王莽名郡為威戎,縣曰持武。建武中,曹鳳,字仲理,為北地太守。政化尤異,黃龍應於九裡穀高岡亭,角長三丈,大十圍,梢至十餘丈。天子嘉之,賜帛百匹,加秩中二千石。

芒乾水又西,塞水出懷朔鎮東北芒中,南流逕廣德殿西山下。餘以太和十八年,從高祖北巡,屆於陰山之講武台。台之東有《高祖講武碑》,碑文是中書郎高聰之辭也。自台西出,南上山。山無樹木,惟童阜耳。即廣德殿地點也。其殿四注兩廈,堂宇綺井,丹青奇禽異獸之象。殿之西北,便得焜煌堂,雕楹鏤桷,取狀古之溫室也,當時帝幸龍荒,遊鸞朔北,南秦王仇池楊難當,舍蕃委誠,重譯拜闕,陛見之所也。故殿以廣德為名。魏承平真君三年,刻石樹碑,勒宣時勢。碑頌雲:清除帝道,振攝四荒。有蠻有戎,自彼氐羌;無思不平,重譯稽顙。恂恂南秦,斂斂推亡。峨峨廣德,奕奕焜煌。侍中、司徒、東郡公崔浩之辭也。碑陰題宣城公李孝伯、尚書盧遐等。從臣姓名,若新鏤焉。其水曆穀,南出山,西南入芒乾水。芒乾水又西南注沙陵湖。湖水西南入於河。河水南入楨陵縣西北,緣胡山,曆沙南縣東北,兩山二縣之間而出,餘以太和中為尚書郎,從高祖北巡,親所逕涉。縣在山南。王莽之楨陸也,北去雲中城一百二十裡。縣南六十許裡,有東西大山,山西枕河,河水南流,脈水尋經,殊乖川去之次,似非關究也。

又北過朔方臨戎縣西。

河水自臨河縣東逕陽山南。《史記音義》曰:陽山在河北,指此山也。東流逕石跡阜西,是阜,破石之文,悉有鹿馬之跡,故納斯稱焉。南屈,逕河目縣故城西,在北假中,地名也。自高闕以東,夾山帶河,陽山以往,皆北假也。《史記》曰:秦使蒙恬將十萬人,北擊胡,度河取高闕,據陽山北假中。是也。北河又南,合南河,南河上承西河,東逕臨戎縣故城北,又東逕臨河縣南。又東逕廣牧縣故城北,中部都尉治,王莽之鹽官也。逕流二百許裡,東會於河。河水又東,逕馬陰山西。《史記音義》曰:陽山在河北,陰山在河南,謂是山也,而即實不在河南。《史記音義》曰:五原安陽縣北有馬陰山,今縣在河北,言陰山在河南,又傳疑之非也。餘按南河、北河及安陽縣以南,悉沙阜耳,無佗異山。故《廣誌》曰:朔方郡北移沙七所,而無山以擬之,是《音義》之僻也。陰山在河東南則可矣。河水又東南,逕朔方縣故城東北,《詩》所謂城彼朔方也。漢元朔二年大將軍衛青取河南地為朔方郡,使校尉蘇修建朔方城,即此城也。王莽覺得武符者也。

推薦小說:

絕世醫仙 |  重生之腹黑天使 |  玩家信條之錦時少年 |  筆下小說女主來到現實怎麼辦 |  千億萌寶:爹地,用力寵 |  全球末日:開局狂囤億萬物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