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傳

第127章 熒熒燭光 燦燦地圖(4)[第1頁/共3頁]

2、淮河、州來及鐘離。淮河地區是一大平原,以淮河水係爲該地區的特性。淮河中上遊支流甚多,一部分彙於州來(今安徽省鳳台縣),再東行,有渦水自西北而來,彙於鐘離(今安徽省鳳陽縣東之臨淮關)。是以,州來與鐘離兩地,是淮河地區水陸交通的關鍵,成為該地區的計謀要地。

吳楚兩國所爭,為江淮之間的廣漠地區,這裡必定是交兵的主疆場,吳軍擊敗楚軍後,侵入楚境,也必沿長江與淮河進步。是以,戰前孫子核閱輿圖,江淮之間天然是重點。

4、長江、衡山及長岸。長江兩岸尚顙未辟,並無傑出的陸路交通可供戰車行駛,但江流中舟師飛行與運輸來往卻非常便利,因此吳楚兩國在長江中常有舟師牴觸,而無陸上戰役。江流中最險厄的地區是鳩茲、衡山及長岸,這裡江流狹小,江中多沙洲,陸上則有當塗西之東西梁山,當塗北之采石磯,當塗東北之馬鞍山,丹陽鎮之橫望山及秣陵關等。

兩條粗粗的紅線如火似焰,照得滿屋通紅如染,一片光亮――晨光透過窗紗,射進了孫子的書房,燭光融進了朝霞裡……

至於長江,倒是為舟師來往供應了便利,但逆流與逆流,船速相差極遠,影響戰役,倘逆流而進,逆流而退,見利進易,見倒黴退則難;反之亦然。並且兩岸顙未辟,陸上無門路可通,以是舟師隻能為偏師奇襲,不能作主力決鬥。

第四條:由淮河北岸經陳、蔡之間攻取楚之方城(今河南省方城縣)、申、呂,然後循襄、樊渡漢水達於郢都。

3、巢湖、巢邑及厘邑。巢湖為吳楚兩國的樊籬,因此巢湖東的巢邑(今安徽省巢縣)及巢湖南的厘邑(今安徽省有為縣),亦成為吳楚兩國必爭之要地。

第一條:溯大江西上,達於郢都。

由此不丟臉出,影響吳楚兩國戰役行動的最大地理停滯是豫章山、桐柏山和長江。豫章山和桐柏山為顙未辟的原始山林地帶,層巒疊嶂,叢林密佈,難於通行。兩山之間有三隘口――一曰冥厄,又稱平靖關,以山為障,不營濠隍;二曰直轅,又稱黃峴關、百雁關、九裡關,位於信陽州南九十裡,南至應山亦九十裡,三曰大隧,又稱武陽美、澧山關,位於信陽東南一百五十裡,西南到應山縣一百三十裡,地名大塞嶺。此所謂義陽三關,其地崇山峻嶺,溝壑縱橫,草深林密,荒無火食,不過是江(今河南省息縣西南)、黃(今河南省潢川縣)、隨(今湖北省隨縣)、唐(今湖北省隨縣之唐城鎮)諸小國群眾來往的小徑,難容雄師出入。豫章山東麵一樣為山嶺崎嶇、荊林叢薄的無人之境,山隘甚多,令人毛骨悚然的就有雁門關、鬆子關、銅鑼關、隘門關等,為群舒族來往之小徑,也難容雄師周旋。

推薦小說:

絕世飛刀 |  嬌顏無雙 |  閃婚99分:王牌貴妻 |  論娛樂圈打開方式 |  美利堅漁場主 |  鬥羅大陸之大聖歸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