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第14章 臣道[第2頁/共3頁]

有大忠者,有次忠者,有下忠者,有民賊者:以德覆君而化之,大忠也;以德調君而輔之,次忠也;以是諫非而怒之,下忠也;不恤君之榮辱,不恤國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祿養交罷了耳,民賊也。若周公之於成王也,可謂大忠矣;若管仲之於桓公,可謂次忠矣;若子胥之於夫差,可謂下忠矣;若曹觸龍之於紂者,可謂民賊矣。

通忠之順,權險之平,禍亂之從聲,三者非明主莫之能知也。爭然後善,戾然後功,存亡忘我,致忠而公,夫是之謂通忠之順,信陵君似之矣。奪然後義,殺然後仁,高低易位然後貞,功參六合,澤被生民,夫是之謂權險之平,湯武是也。過而通情,和而無經,不恤是非,非論曲宜,偷合苟容,迷亂狂生,夫是之謂禍亂之從聲,飛廉惡來是也。傳曰:“斬而齊,枉而順,分歧而一。”詩曰:“受小球大球,為下國綴旒。”此之謂也。

恭敬、禮也;調和、樂也;謹慎、利也;鬥怒、害也。故君子安禮樂利,謹慎而無鬥怒,是以百舉而不過也。——小人反是。

事聖君者,有服從無諫爭;事中君者,有諫爭無阿諛;事暴君者,有補削無撟拂。迫脅於亂時,窮居於暴國,而無所避之,則崇其美,揚其善,違其惡,隱其敗,言其所長,不稱其所短,覺得成俗。詩曰:“國有大命,不成以告人,妨其躬身。”此之謂也。

事人而不順者,不疾者也;疾而不順者,不敬者也;敬而不順者,不忠者也;忠而不順者,無功者也;有功而不順者,無德者也。故無德之為道也,傷疾、墮功、滅苦,故君子不為也。

仁者必敬人。凡人非賢,則案不肖也。人賢而不敬,則是禽獸也;人不肖而不敬,則是狎虎也。禽獸則亂,狎虎則危,災及其身矣。詩曰:“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彆的。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此之謂也。故仁者必敬人。敬人有道,賢者則貴而敬之,不肖者則畏而敬之;賢者則親而敬之,不肖者

推薦小說:

我的女友真是大明星 |  市委大秘 |  校園棄少 |  一醫成癮:神醫王妃惑天下 |  反派毒妃,你有種! |  龍血聖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