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第17章 強國[第1頁/共4頁]

凡奸人之以是起者,以上之不貴義,不敬義也。夫義者,以是限禁人之為惡與奸者也。今上不貴義,不敬義,如是,則天下之人百姓,皆有棄義之誌,而有趨奸之心矣,此奸人之以是起也。且上者下之師也,夫下之和上,譬之猶響之回聲,影之像形也。故為人上者,不成不順也。夫義者,內節於人,而外節於萬物者也;上安於主,而下調於民者也;表裡高低節者,義之情也。但是凡為天下之要,義為本,而信次之。古者禹湯本任務信而天下治,桀紂棄義倍信而天下亂。故為人上者,必將慎禮義,務忠信,然後可。此君人者之大本也。堂上不糞,則郊草不瞻曠芸;白刃扞乎胸,則目不見流矢;拔戟加乎首,則十指不辭斷;非不以此為務也,疾養緩急之有相先者也。

公孫子曰:子發將西伐蔡,克蔡,獲蔡侯,歸致命曰:“蔡侯奉其社稷,而歸之楚;舍屬二三子而治其地。”既,楚發其賞,子發辭曰:“發誡布令而敵退,是主威也;徙舉相攻而敵退,是將威也;合戰用力而敵退,是眾威也。臣舍不宜以眾威受賞。”

應侯問孫卿子曰:入秦何見?

威有三:有品德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傲慢之威者——此三威者,不成不孰察也。禮義則修,分義則明,舉錯則時,愛利則形。如是,百姓貴之如帝,高之如天,親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故賞不消而民勸,罰不消而威行,夫是之謂品德之威。禮樂則不修,分義則不明,舉錯則不時,愛利則不形;但是其禁暴也察,其誅不平也審,其科罰重而信,其誅殺猛而必,黭但是雷擊之,如牆厭之。如是,百姓劫則致畏,嬴則敖上,執拘則[最]聚,得間則散,敵中則奪,非劫之以形埶,非振之以誅殺,則無以有其下,夫是之謂暴察之威。無愛人之心,有利人之事,而日為亂人之道,百姓讙敖,則從而執縛之,刑灼之,反麵民氣。如是,下比周賁潰以離上矣,顛覆滅亡,可立而待也,夫是之謂傲慢之威。——此三威者,不成不孰察也。品德之威成乎安強,暴察之威成乎危弱,傲慢之威成乎滅亡也。

力術止,義術行,曷謂也?曰:秦之謂也。威強乎湯武,泛博乎舜禹,但是憂患不成勝校也。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軋己也,此所謂力術止也。曷謂乎威強乎湯武?湯武也者,乃能使說己者使耳。今楚、父死焉,國舉焉,負三王之廟,而辟於陳蔡之間,視可司間,案欲剡其脛而以蹈秦之腹,但是秦使左案左,使右案右,是乃使讎人役也;此所謂威強乎湯武也。曷謂泛博乎舜禹也?曰:古者百王之一天下,臣諸侯也,未有過封內千裡者也。今秦南乃有沙羨與俱,是乃江南也。北與胡貉為鄰,西有巴戎,東在楚者乃界於齊,在韓者踰常山乃有臨慮,在魏者乃據圉津——即去大梁百有二十裡耳!其在趙者剡然有苓而據鬆柏之塞,負西海而固常山,是地遍天下也。威動海內,強殆中國,但是憂患不成勝校也,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軋己也;此所謂泛博乎舜禹也。但是何如?曰:節威反文,案用夫端誠信全之君子治天下焉,因與之參國政,正是非,治曲直,聽鹹陽,順者錯之,不順者而後誅之。如果,則兵不複出於塞外,而令行於天下矣。如果,則雖為之築明堂於塞外而朝諸侯,殆可矣。假今之世,益地不如益信之務也。

推薦小說:

高武:我的氣血無限多! |  反派:女主們偷聽心聲,跪求我逆襲! |  你是夏日繁花 |  神級守護者 |  對決中的男女們 |  依依布舍的初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