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小說 - 玄幻奇幻 - 與美女蛇一起修行 - 兵器正解(下)

兵器正解(下)[第3頁/共6頁]

十八般兵器——鎬(撾)

套索,不知始於何時,亦並非兵器,臨陣時用者絕鮮,蓋一平常之綿繩,兩端結作錘形,長約一丈二尺,搆造至為簡樸,用法亦止九勢,為一種暗器,似飛鏢袖箭之一類也;若用為架格進犯,則非所宜。

十八般兵器——白打

鎬(撾)、骨朵。錘、椎。

至飛叉之法,宋朝之前,迄無所聞,相傳創之者為宗澤偏將張純。純為花縣人,力猛侞虎,善使飛叉,能於二十步外取人,發無不中;時行伍中從而習者,頗不乏人。據此說,則叉始於南宋,以

白打雖即拳術,但亦非“赤手空拳”,乃係包含足、膝、臀、肩、背、肘、掌、拳、指、頭在內,故有拳術家周身均是拳頭之說。因既其練就一身工夫,則無處不成以當拳用也,即一鼓大腹之勁,亦足頂人後退尋丈。白打在技術上固為拳套之活用,但其內涵則包含功力之發揮,故國術裡手常謂“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當此本理。練拳方法,重在訓綀手、眼、身、心、步之結合行動,而其應用體例,有打、踢、點、拿、跌等。至於練功,普通分為內功、外功、氣功、硬功、軟功、輕功等。初學技擊者,必須拳術和工夫同練並進,以牶術為用,以工夫為體,二者缺一,不敷以言技藝。

鈀頭本為耕具之一,並非兵器,乃神農之遺製;其來源亦甚悠長,與弓弩衝突,無分前後,蓋即本日農家用為翻盼米麥之具也。本用木質,其更加鐵質而為兵器,則不知始於何時,因年代過遠,實無從講求。虞喜誌林載,賀齊好軍事,兵甲東西,極其精好,鈀爪叉棍,鹹取上材,此即前人用鈀之明證,而亦見鈀之在技藝中,為不成缺者也。

在古典小說和傳統平話中,常說技藝高強的人是“十八般技藝樣樣精通”,這十八般技藝是指利用“十般兵器”的工夫和技術。

錘,是一種帶柄的 狀打擊兵器。元朝蒙古馬隊善用鐵錘,一種六棱形,稱“西夏帕耳”;一種錘頭為六角形,用短鐵鏈繫於柄上,稱“佛來爾 ”。

《後漢書?獨行傳記》:溫序“素有力量,大怒,叱宇等曰:‘虜何敢迫脅漢將!’因以節殺數人。”《舊五代史?唐書?李存孝傳》:“陣中易騎,輕盈如飛,獨舞鐵 ,挺身陷陣。”宋洪邁《夷堅丙誌?婺州雷》:“麵醜黑,短髮血紅色,蓬首不巾,執 如骨朵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