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正解(下)[第2頁/共6頁]
清朝有一種飛爪,脫胎於棉繩套索,《中國兵器史稿》說:“此器僅一繩一爪,爪以鐵製,與人掌同;惟而略短,每指除大指外,亦均三節。第一節之端鋒利有如雞爪,每一節相連之處,皆活絡,裝有極小及矯捷之構造,能使各節伸縮活動,蓋每節小機括,亦有絃索通於總索也。飛爪著人,將索一抽,小機括使爪深墮入人體,敵掙奔則愈深,萬難逃脫。”估計,飛爪能夠是秉承《武備誌》之雙飛撾而製,並且因明之雙飛撾不便,而改成單爪。
鈀頭本為耕具之一,並非兵器,乃神農之遺製;其來源亦甚悠長,與弓弩衝突,無分前後,蓋即本日農家用為翻盼米麥之具也。本用木質,其更加鐵質而為兵器,則不知始於何時,因年代過遠,實無從講求。虞喜誌林載,賀齊好軍事,兵甲東西,極其精好,鈀爪叉棍,鹹取上材,此即前人用鈀之明證,而亦見鈀之在技藝中,為不成缺者也。
殳法初無必然之構造,肆意撲擊耳,先人實創之,惟嫌其太長,使展不甚便當,故改成八尺,易名為棍,後又以人體之長度為準,使殳及其人之眉間而止,名之曰齊眉棍,始有棍之傳世。按棍之有法,實始於魏;孝文時沙門跋陀入少林寺,始以棍法傳入,惟非僧不授;唐之曇宗,宗之明性,又繼其宗派而闡發之;故少林寺僧,至今以棍法為護教之祖,秘而不傳,而世之言棍者,亦莫不崇少林,於此可見殳法乃出自禪家與拳術有相擊之乾係矣。且今之人,皆知有棍而不知有殳,蓋因其改名巳久;而是非又毫不不異,即雖知有殳,而疑為與棍非一物,實在棍之製,則因為殳,殳之法創於棍,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至於矜奇眩異,而必謂之二物,而殳另有其法,則我又不知殳法之果安在而創自何時也。
編輯本段十八般兵器——錦繩套索
法之初創而推諸叉,即謂為叉亦創因而時,亦無不成;唯其法初甚簡樸,不過掄、盤、飛、擲、打擊、搶接諸法而巳;其後代有增減,然皆從以上各法中竄改而出;即本日所傳之飛叉法,雖分路甚多,皆跳不出此六法,但就此六法混亂而複疊行之耳。惟習此者,以南報酬多,北派技擊中習此者甚少;豈發源之處,視為不敷貴乎?抑以南渡以後,其法流南邊,北方反不得其真傳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