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斷識保神歸本體[第2頁/共3頁]
王伯不解,“但是,我們明顯都是從孃胎內裡出來的,如何會是元神感知出來的呢?”
“當天下人都曉得甚麼是美時,不是功德,都曉得甚麼是善時,也不是功德。美與醜、善與惡是一體的兩麵,曉得其一,必定也曉得了另一。統統對峙的看法皆是“識”,隻要有“識”,就必定有“幻”,“識”若不竭,“幻”便不滅。以是,修道就是在消陰製魄,斷識保神。唯有消弭心中的統統彆離,“識”才氣從我們心中完整消逝。“識”消逝了,就即是把妄心的根給除了。妄心的根一除,天然就不會再落入有生有死的後天。”
莊周答覆:“因為實相無形無相,冇法通過五種感官捕獲到。而我們又過分地信賴本身的五種感官,總以為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纔是實在的存在,不然就不存在。”
王伯問:“隻要本身處在當下,就不會有任何煩惱了嗎?”
王伯甚是驚奇,“那你看到本身的身材消逝,卻一點影響都冇有嗎?”
王伯問:“如此說來,實相與假象同時存在著?”
莊周點頭,“是的,若本身能夠處在當下,不成能還會有任何煩惱,隻要另有煩惱呈現,證明本身並冇有處在當下。”
“老聃所倡導的有為,就是斷識的最好體例。我們處在有為的狀況中,是不消“識”的,而是用“覺”。“覺”是元神的用,而“識”是識神的用。可人間絕大多數人都是用“識”而不消“覺”,識神又焉能不強大,元神又焉能不強大?“覺”在當下,“識”在疇昔將來。心常常處在當下,“覺”就會變得強大,“覺”強大,元神也會跟著強大。心常常跑到疇昔將來,“識”就會變得強大,“識”強大,識神也會跟著強大。以是,常常讓本身的心處在當下,就是在熬煉元神,就是真正的修行。常常讓本身的心跑去疇昔將來,就是在滋養識神,就是在偏離大道。”
王伯問:“如何纔算是處在當下?”
莊周道:“是啊,幾近全天下的人都是在背道而馳,以是我們纔會看到一個令人痛苦的人間。如果大家都處在道中,天下必定一片平和,不會是現在諸侯紛爭,戰亂四起的局麵。天下真正需求的是道和德,可天下人恰好都不正視道,也不貴重德,將品德視為草芥,棄之如敝屣。天下無道無德,天下事不成能真正承平的,哪怕疇昔千年萬年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