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第1頁/共4頁]
唐史專家賴瑞和傳授苦尋多年,親珍寶豐縣,終究尋得該碑。
清朝石刻學
研討當代汗青,特彆是商周史研討不成或缺的質料。
墓誌銘:將墓誌姓名、卒葬年代、平生事蹟及其他內容刻在磚石上而埋設於墓中。(趙萬裡《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唐朝墓誌彙編》及《續編》
宋朝石刻研討服從有歐陽修《集古錄》十卷、趙明誠《金石錄》三十卷,洪適《隸釋》27卷。
以石頭為文獻載體是人類最陳腐的文獻情勢之一,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漢莫拉比公佈《漢穆拉比法典》,用楔形筆墨刻在玄武岩石柱上。
3、雕版印刷
摩崖:在天然崖壁上刻字。
1、石刻文獻
《大悲菩薩傳》
清朝石刻之學特性。
趙明誠(1081-1129)趙明誠努力於金石之學,著有《金石錄》,前10卷為目次,按期間挨次編排;後20卷就所見鐘鼎彝器銘文款識和碑銘墓誌石刻筆墨,加以辨證考據,是研討當代金石刻必資之書。
選材:南邊多竹,北方多木,簡需求按必然尺寸擷取,達成烤乾,又稱“汗青”。北方稱牘,能夠用來上奏。《史記¤東方朔傳》: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尺寸是按照需求而竄改,但也不隨便。竹簡需求編綴才氣夠成冊《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
楊殿珣《石刻題跋索引》,檢索曆代石刻題跋出處的東西書,案頭必備。
清朝石刻之學晉升到與經、史並舉的顯學。第三除了前代存目(孫星衍《寰宇訪碑錄》、繆荃孫《藝風堂金石筆墨目》)、跋尾(朱彝尊《曝書亭金石筆墨跋尾》、錢大昕《潛研堂金石筆墨跋尾》)、錄文(處所誌中的金石文獻,王昶《金石萃編》,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外,進一步呈現分代,通纂,證史、書目標體例。
楊殿珣《石刻題跋索引》,檢索曆代石刻題跋出處的東西書,案頭必備。
《石刻史料新編》,台灣新文豐出版公司連續出版。共1-4輯。普通類、處所類、目次題跋類外,考據、目次、普通類以及處所誌類,凡320種,並附以外洋金石,大小無遺堆積於一典。
近代金文研討
2、簡帛文獻
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重視銘文與器物本身相連絡的研討,迄今還是一種最首要的金文堆積。
石刻圖象:石刻圖象也是首要的文獻之一,前人有所忽視。明清以來,肖像畫慢慢流行,各地寺院將佛、菩薩等造像刻於寺廟中,黌舍裡還刻孔子,先聖,供人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