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小說 - 都市娛樂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第2章 自序:享受生命裡的無上美妙(2)

第2章 自序:享受生命裡的無上美妙(2)[第2頁/共5頁]

堅信之人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在家修行的人,一種是削髮修行的人。

說得直白一些,僧伽就是以佛陀為師的弟子們,就是實際佛法的活表率,“他們本身便是他們傳授的事物的映像”。佛陀是因為憬悟到這個“法”,實際了這個“法”,美滿地成績了這個“法”而終成佛陀。而“僧伽”存在的意義,起首就是起到了“護持佛法”不使佛法失傳的感化。換句話說,如果冇有僧伽的存在,我們又從何得知佛法和佛陀的存在呢?以是,三寶是“佛、法、僧”三位一體不成豆割的。

至心腸感激您!是為序!

以是,這本書儘量做到不消佛教術語來闡述佛法中的關頭:“般若波羅蜜”。因為這本書的啟事,是作者多年來學佛參禪的一個總結陳述。這本書起首是應家人和朋友們的要求所寫,而這些人大多很少時候精力去弄懂佛教術語。其次,這本書是為那些剛開端打仗佛教的人們所寫,但願他們能夠接收我的經驗,以儘量避開那些誤區和少走不需求的彎路,早日憬悟本來宇宙的本相竟是如此地不成思議,早日體驗到生命裡的那種無上美好。

如果感覺本身一時還達不到五戒所要求的,也能夠挑選臨時不受戒。或者,能夠挑選此中的一條伶仃來受戒,量力而行。比如,有的人天生不喝酒,他便能夠先受不喝酒戒;有的人天生就未曾盜竊過,他就完整能夠先受不盜竊戒。能做到哪條戒,便能夠先受哪條戒,其他戒眼下做不到,也能夠挑選臨時不受。

三不邪淫,意義就是要貞良守禮,就是不作非分的欲樂享用。如果嚴格起來窮究的話,不但是男女間的情慾和性慾,就連過分的食慾和睡欲等等欲樂享用,也都在禁戒範圍以內。

歸根結底,隻要能夠讓人們記著:“諸惡莫作,眾善推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並試著儘力去做,那麼,我的目標也就達到了。

但是,千萬冇想到的是,當我從寺廟中出來,回到上海和北京的時候,卻讓朋友們都大吃一驚。為甚麼呢?因為他們收到我的信後,竟然都覺得我已經削髮了。這真讓人哭笑不得。本來,他們把我插手受持三皈依和五戒的典禮,誤覺得就是剃度削髮的典禮了。

他回想道:“我當時有如許的感受:我感覺我看到一些人,他們本身便是他們傳授的事物的映像……他們看起來那麼惹人諦視。我當時還不能明白地掌控為甚麼,但是最讓我震驚的,是他們合適我們抱負的聖者、完人、愚人;而如許一類人,人們在西方明顯已幾近再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