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小說 - 遊戲競技 - 大明地師 - 216 抑河奪淮保運

216 抑河奪淮保運[第2頁/共4頁]

淮河兩岸是中國的中原要地,汗青上曾經是米糧倉,哺育了數以百萬計的中原後代。黃河奪淮以後,淮河變成一條害河,災害頻發,嚴峻威脅到了百姓的生存。

蘇昊坐下來,扯過一張紙,開端聽馬玉陳述,一邊聽,還一邊在紙上記錄一些要點。馬玉也拿了一支筆,隨時給蘇昊畫著輿圖,講授各個地點之間的乾係。跟著馬玉的論述,有關淮安河道整治的環境,逐步在蘇昊等人的腦筋裡構成了印象。在統統這些人中,隻要蘇昊是在宿世曾經到過淮安一帶的,對於本地的環境比馬玉等人又體味得更多一些。

但是,好景不長,蓄淮刷黃並不能完整處理黃河河道舉高的題目,為了保持洪澤湖水位與黃河河道之間的落差,潘季馴不得不持續地加高高家堰大壩。洪澤湖水位的進步,使上遊的泗州、鳳陽等府麵對著大水的威脅。近年來,泗州、鳳陽水患頻發,乃至一度淹冇了明皇的祖陵,這申明潘季馴的治河方略,已經難覺得繼了。

黃河奪淮,並非簡樸地與淮河共用入海通道。黃河在奪淮以後,其照顧的泥沙會敏捷地添補河道,使河道舉高。此時,本來的淮河就會被舉高的河道所堵塞,從而落空入海通道,在流域範圍內產生內澇,這是黃河奪淮的最大風險。

運河由淮安至徐州段,走的是黃河故道,也就是泗水。為了製止黃河改道影響槽運,自明初以來,當局就製定了所謂抑河奪淮保運的方略,也就是捐軀淮河,用以分流黃河水,保障運河的暢達。

“難!”馬玉用一個字答覆了蘇昊的題目。

馬玉道:“這淮安府,是河、淮、運三者的交彙處,也是治河的關頭。當目前廷定的方略,簡樸說就是六個字:抑河、奪淮、保運。有這六個字限定著,我們要想有所作為,隻怕不易啊。”

馬玉點頭道:“改之兄所言甚是,倒是小弟暴躁了。”

多年來,明當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用於管理黃河,此中最有效果的,就目前擔負河道總督的潘季馴所做的事情。潘季馴治河,前後共有四次,用時20餘年,從嘉靖四十四年,一向到目前。他的治河理念,據他本身總結,共有六點,即“塞決口以挽正河,築堤防以杜潰決,複閘壩以防外河,創沸水壩以固堤岸,止浚海工程以省糜費,寢開老黃河之議以仍利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