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第100集《妙法蓮華經》[第2頁/共12頁]
這個行處就是安住真如賦性。安住,行處就是安住。文殊師利!佛陀就號召了文殊師利說,“雲何名菩薩摩訶薩行處?”甚麼是菩薩弘揚佛法的內心安住處?
庚2、通經之法
那小兒子呢?小兒子非常好,他打打盹的時候還不肯放下書籍。你看多好,是吧?連打打盹都不忍心把書籍放下。
我是世尊使 處眾無所畏
請大師翻開講義第二百三十五麵,我們看庚二的“通經之法”。
即假 十界十如 曆曆清楚 隨緣相用
戊1、文殊發問
誓願安樂行呢?“慈悲接引安樂行。”
諸位!不異的相狀,但是進入到母親的心中,產生分歧的震驚。你看,很較著,諸法人緣生,她跟大兒子疇昔生結惡緣嘛。結惡緣今後,這個相狀顛末她的彆離,就擴大了,她開端用身口意去把這個業力擴大。她跟她的小兒子就是結善緣,他統統的行動進入心中她作誇姣的解讀。這就是感受的題目。
庚3、總結誓願
但究竟上不然。你看,他講這句話,四小我聽到,三小我都冇有痛苦,隻要你一小我痛苦,那表示你有題目了。就是這個相狀跑到你內心的時候,你有不安的感受,很簡樸,業力。你跟他疇昔必然有某種業力。某種程度就是你對他有業力,以是他現在反彈返來。第一個,人緣相狀。那這個還不成怕了,因為這個隻是感受。
我們看經文的意義,實在佛陀把大部分的重點放在靠近處,就是事修,因為佛陀曉得我們凡夫理觀虧弱。凡夫大部分的時候都不安住,大部分,碰到境緣那更不安住。以是佛陀就很明白地奉告你,第一個如何做,第二個如何做,這件事不能做,這件事能夠做。他必須有一個事相的遵守。
文殊師利!雲何名菩薩摩訶薩行處?若菩薩摩訶薩住忍辱地,柔馴良順,而不卒暴,心亦不驚;又複於法無所行,而觀諸法照實相,亦不可,不彆離,是名菩薩摩訶薩行處。
看第三。
以是法身菩薩對於窘境的安忍不動,很簡樸,隻要兩個來由,第一個敬順佛故,第二個發大誓願,他任何的坎就邁疇昔了。但是凡夫就冇那麼簡樸了,凡夫不能夠無不同空中對統統境緣,他必須如何樣?挑選性地弘法,修四安樂行。我們看如何挑選。
這一段的<勸持品>首要的工具是法身菩薩。法身菩薩麵對的境緣有兩種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