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第100集《妙法蓮華經》[第3頁/共12頁]
心法跟色法這兩個是有邊界的,它如何跑到你內心來傷害你呢?
一者,安住菩薩行處及靠近處,能為眾生演說是經。
這個處所講出凡位菩薩在五濁惡世當中,要安住身、口、意、誓願四個法門。先把這個法門標出來。
應當如何說呢?應當用甚麼心態跟甚麼體例來講呢?
甚麼叫口安樂行呢?“無輕讚毀安樂行。”不要有驕易,不要有讚歎,不要有誹謗。“無輕讚毀安樂行”,這個是口安樂行。
那麼,為甚麼“忍辱”再加一個“地”呢?它是要有一個依止處,要依止理觀聰明。我們解釋一下。
壬2、彆釋 分二:癸1、釋行處;癸2、釋近處
安樂這兩個字有兩個解釋,一個是約事修,一個是約理觀,理觀跟事修兩種。
這個處所即是總結前麵的弘法的誓願。
這兩種體例。以是法身菩薩在麵對境緣的時候相對輕易。
四種安樂行,前麵講得很龐大。你隻要把這個四句話背下來,就曉得它的大抵意義是如何樣。
但是凡夫不一樣。凡夫的感受是不成能完整封閉的,這是實際。以是你要如何樣呢?你要挑選性地去弘法。所今前麵會說,有些處所你不能去的。就是說你要量力而為,你底子就冇有阿誰本領嘛!那弘揚佛法就要儘量讓你本身保持安樂,如果你接受太大壓力,你的弘法奇蹟就做不久了。
(二)佛說四安樂行,即承先啟後。承先者,佛以四安樂行動季世中佛弟子自行化他之軌範,以成一佛乘之因。啟後者,即此四安樂行,用以開啟後文之本門正宗,以成法身之妙果。便是稱性起修,全修在性;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前後相成。
誓願安樂行呢?“慈悲接引安樂行。”
一心真如
佛告文殊師利:若菩薩摩訶薩,於後惡世,欲說是經,當安住四法。
我當善說法 願佛安隱住
這個四安樂行,慧思禪師有講四句話,但願大師把它背起來。背起來今後,你到了註釋的時候,對全部身、口、意、誓願,就輕易體味。
以是它的可駭就在這四個字,叫做展轉相續。此人生無解。欸,說,你們母子乾係,我來補救補救。冇體例補救,無解,因為各打各的妄圖。
1、解釋品目
“詳釋體例”當中有四段,身、口、意、誓願四種安樂行。
即空 清淨本然 周遍法界 清淨本體
我們從中道實相來看,碰到事情第一個就是先修清淨心,就是迴光返照,“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這個處所的清淨,最關頭就是那兩個字,叫做“本然”,這是很關頭的。諸位!我們安住的清淨心不是修來的。我問你,你在煩惱的時候、在躁動的時候,你哪有清淨心呢?你從大要來看你是躁動的嘛。以是這個清淨心是你本來具足的。如果你以為這個清淨是要修來的,那你永久冇有清淨心了。就是說,在你煩躁惱動的關頭時候,你如何能夠帶領你安然地過關呢?就是來自於你本來的清淨心纔有體例救你。這個本來的清淨心既然是本來具足的,那就不隨人緣的滋擾。就是你起煩惱也好,你起善念也好,它永久就是清淨,叫做本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