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13集《妙法蓮華經》[第2頁/共13頁]
第一個,佛陀講《華嚴經》。佛陀先講六度的法門,成績十地的功德,把佛菩薩的功德開顯出來,把這些根熟菩薩都先度了。當然凡夫在坐,但是我們隻能隨喜讚歎,對我們來講冇甚麼幫忙。以是,度了根熟菩薩今後,佛陀必須從千丈的盧舍那身從本垂跡,變現一個跟我們一樣高、一樣大的丈六比丘相來陪著我們。
我們看看佛陀講忍力,說“或見菩薩,而作比丘,獨處閒靜,樂誦典範”,這初心菩薩就是這八個字!“獨處閒靜”,你一個初心菩薩,甚麼都不曉得,你好好地學教理,搞清楚甚麼事該做、甚麼事不該做,甚麼是功德、甚麼是不對。你不要一輩子締造了功德,也締造很多不對,到暮年再來悔怨,來不及了!你一開端就要把這條門路如何走搞清楚。
好,我們看精進。
癸1、問施
佛法是如許,佛法跟人間法是相反的。人間法是先思疑,再找答案;佛法你一思疑,你就永久找不到答案了,永久冇有答案了。佛法信、解、行、證,第一個叫做信。這個忍就是說,對於甚深法,這個事理我不懂,但是我挑選信賴佛陀,這個叫做法忍。
以是你必然要曉得,這個忍力跟行力,固然不是特彆的法門,但是你的忍力跟行力的脾氣養成,影響你平生的成敗。根基上初學者把核心放在忍力。老參冇有甚麼忍不忍。老參他事情看多了,他就是冇有動力了,悠悠平常。老參要把重心放在行力。總之,忍力跟行力都很首要。
實在這個處所是省略了。我們前麵在長行文說過,權教的菩薩——就是方等、般若的菩薩,固然冇有入《法華經》的實在,但是他學佛有三個重點,叫做各種人緣、各種信解、各種邊幅。
修行,我講實在話,隻問耕耘不問收成,把成果放掉;然後老誠懇實,該乾麼乾麼。時候到了去拜佛,時候到了去打坐,時候到了去看典範,就是點點滴滴。你有成績,你本身會有感受。這個是幾十年、三四十年這模樣乾下去的,可不是三年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