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15集《妙法蓮華經》[第1頁/共11頁]
及見諸佛 此非小緣
但如果我們明天的佈施,不求人天福報,不求涅盤,我隻求一件事情:我要開顯自性的功德。那不得了了!我佈施的目標是要開顯我自性的功德,那麼這個因地是一個甚麼因地?這個因地的種子是種在一個實際理地,一個泛博的大地,一個泛博的真如賦性。以是,它最後的著花成果必然是在真如賦性。
佛坐道場 所得妙法
前麵是約著因地的修學講“大”。因為我們之前的因地是種在人緣所生法,一種個彆的生命,一個小水泡的生命;而現在的因地種在一念心性,那是個泛博的地步,真如,以是叫做“大”。
就是,為甚麼我們修了《法華經》今後,我們所修的統統善法是泛博殊勝?因為你心量不一樣。我們之前佈施,我們所想到的是一個來生的果報:哦,我透過這個佈施,我締造一個歡愉果報,來生能夠受用。我們之前是站在一個小水泡的思惟來佈施,以是它的果報隻能呈現叫小水泡。我們佈施的時候,我們的所緣境就是內心的小圈圈,就是一個小我的果報的受用。這個因地是如許的思慮,你最後的果報,也隻能夠在小水泡呈現,就人天的果報。你還能如何樣?
我們看蕅益大師的解釋。按蕅益大師的解釋,臨命終時安住一念心性是最輕易往生的。他說,就像一個鏡子,你臨終的時候最好把本身變成鏡子;你可不要把本身變成波浪,你就垮台了。那你變成鏡子,如何辦呢?諸位!臨命終那可不是普通的境地,那叫一個內憂內亂:外有存亡業力,第八識這個時候開端出來反叛了;內有倒置妄圖,你要分開你熟諳的環境、你熟諳的人。你本身都已經百感交集了,內裡的業力再刺激你,你如何保持鏡子?這個時候禪定冇有效啊,隻能靠著觀照力了。就是說,臨終的時候你能夠正念真如,是頓時從一種波浪形的妄圖變成一道鏡子。當我們變成鏡子的時候,阿彌陀佛就很輕易感到道交了。
這一科是《法華經》二十八品當中的第一品,就是序品。序品當中首要的核心機惟就是佛陀的放光、現瑞。佛陀在白毫當中放出一道的光亮,然後再從光亮當中現出十法界染淨的因果的邊幅。也就是說,他全部思唯有兩個重點:第一個是光亮,第二個是邊幅。光亮所代表的是我們眾生本具、諸佛所證的一念心性;邊幅就是人緣所生法,有凡夫的雜染緣起,有賢人的清淨緣起,這些染淨的各式百般的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