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33集《妙法蓮華經》[第1頁/共14頁]
我們曉得,阿羅漢剛開端成績阿羅漢今後,你看《阿含經》內裡,阿羅漢對本身是非常有自傲的,他是說:“我生已儘,梵行已立。所作皆辦,不受後有。”就是說我全部修學已經到無學位了,我的修學美滿了。《阿含經》時候建立了阿羅漢賢人的自傲。但是,對這個自傲的第一個應戰就是方等時,方等時接管應戰了,就是看到大乘菩薩的果地功德殊勝美滿。
到這裡我們能夠看到,阿羅漢們從方等的迷惑變成了般若的悔怨。他的悔怨是如許說的,就是說,佛法講人緣果報,此人緣果報的事理不是隻要人間的有漏的因果,包含出人間也是人緣果報,這通於人間法跟出人間,都是人緣果報。阿羅漢在般若會上的悔怨是如許來的:三乘的因地不一樣,菩薩的因地是發菩提心、修六度,我的因地是收回離心、修四諦,以是這三乘的道就各走各的。而我已經如何樣呢?我已經錯失了菩薩的因地!
辛2、昔日之失
“非世尊也!以是者何?”因為“若我等候說所因,成績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脫。”就是如果我們明天稍作等候,不要急著去證入小乘的涅盤,等候佛陀說出成佛的正因。甚麼叫“成佛正因”呢?就是發菩提心,廣修六度的一個正因。然後我們去修這個大乘的正因,我們當然就獲得大乘的涅盤。但是可惜的是,當初打仗小乘的四諦法的時候,我們不體味這是佛陀的便利跟從宜。方便是約著法來講的,佛陀開出分歧的大小乘的法門,叫做便利;隨宜是約人,佛陀把甚麼法給甚麼人,叫做隨宜,約人叫隨宜。我們不曉得這三乘是佛陀的便利隨宜的說法,一聽到《阿含經》的四聖諦今後,就頓時修學四諦法而思惟取證。
這個言下之意,蕅益大師的意義就是說,聲聞人在方等時對佛陀生起迷惑,思疑佛陀的心有所偏私。就是佛陀對菩薩比較好,佛陀把大的涅盤給菩薩,佛陀把小的涅盤給我們。在方等會上聲聞人是生起了迷惑,是這麼一個環境。因為實際上他也在方等會上,他也跟菩薩打仗,他也感遭到菩薩的境地的確比他們高,以是貳心中是有迷惑的。
以是我們有幸學到《法華經》。實在,遵循佛陀的“會三歸一”,《法華經》的意義就是說,出離三界跟成績佛道是不牴觸的。你唸佛,你能夠把精力放在所唸的佛號,因為這是佛陀施設的便利,仰仗佛力攝受;但是你也能夠花一部分的精力來內觀真如,你來觀你能唸的心。“內觀真如,外順彌陀”。《法華經》構成一種雙向的修學:我們一方麵仰仗佛力來超出三界,一方麵內觀真如開顯自性的功德。如許,能唸的心不成思議、所唸的法不成思議,以是構成兩種力量的修學,叫做蓮花式的修學——外有蓮花,內有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