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44集《妙法蓮華經》[第1頁/共12頁]
那麼二喻,前麵的兩種比方,一個是免難喻,第二個是等賜喻。先免難,再等賜。“如來亦複如是。”作為統統九界眾生的慈父,若見無量億眾生,以佛教門——佛陀要先用權法的便利門,來使令他分開三界的痛苦怖畏之道,得涅盤樂,特彆是闊彆三惡道。佛陀是先講不同法來免除磨難,再講劃一法而入第一義諦。
實在佛法修學,特彆是老參,最怕落入甚麼?落入一潭死水。你看有些人,年青開端修,到老的時候,修行就是如何樣?就是做功課。時候到了就去拜佛,時候到了就拿念珠來唸佛,時候到了又去做其他事。就是說,他冇有重視一種修行的意樂,修行變成一潭死水。重視!死水不藏龍!冇有一隻龍是在死水,都是在死水。
但是這個處統統個題目,蕅益大師用四個字解釋說,為甚麼此法不通呢?因為眾生“執物不堅”,就不堅毅,就是說善根不敷啊。大乘佛法信心很首要,你要對峙下去,不能念要他念。統統的大乘法門都是不思議境,因為大乘法門不像小乘法,能夠頓時看到結果,它是要長時候地對峙下去。這些二乘的諸子善根不敷。
也就是說,從契機的角度,固然三乘的空性趕不上中道實相,但是因為契機,先處理擺脫道,再成績菩提道。
為甚麼不虛妄呢?因為你前麵所修的聲聞、緣覺、菩薩,到了一佛乘,他的功德全數承認。佛陀全數承認,他冇有否定,以是我們叫“會權入實”,會就是會歸。佛陀並冇有說“廢權”,說你前麵修的我都不算,都是虛妄的。佛陀並冇有否定你前麵修的。就是隻要你聽佛的話,先遵循你的根性出來,佛陀就有體例幫你對接,就讓你找到你合適的位置,前麵的法冇有虛妄。
以是諸位!你記得,隻要你之前修的是佛法,隻如果佛法,是佛陀說的話,佛陀要你佈施,叫你持戒、忍辱,固然一開端冇有美滿,但是絕對功不唐捐。就是你今後迴歸到《法華經》的時候,你前麵所修的絕對不會白搭。為甚麼?因為佛陀是“乘照實之道來成正覺”。佛陀可覺得他所說的每一句話賣力,必然能夠對接,你這個法跟我這個法必然能夠對接。
佛陀要處理眾生這個不覺不知的題目,佛陀就想:我有神力及聰明力(佛陀度化眾生,兩種體例:一個神通力,第二個說法),如果我不消三乘的便利,直接講一佛乘的思惟,奉告大師——火冇乾係,大師安住一念心性修空假中三觀,就能夠成績十力、四無所畏。但是法大機小,眾生不能因為實相的觀照而得度。為甚麼呢?因為眾生,第一個,老病死的折磨,更可駭是你壽命太短。大乘的佛法都要長時候堆集的,而你這個外境不竭地滋擾你,遮障太重,以是遲早被這個三界火宅所燒,就冇體例解大乘實相的真諦。佛陀處理這個不覺不知的題目,一開端是講《華嚴經》,“比方日出,先照高山”,直接講大乘的圓頓法門,直接發菩提心,修六度,說咱不怕,我不怕火,我隻要菩提心建議來,修六度法門,火就不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