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性惡[第1頁/共5頁]
直木不待檃栝而直者,其性直也。枸木必將待檃栝烝矯然後直者,以其性不直也。古人之性惡,必將待聖王之治,禮義之化,然後始出於治,合於善也。用此觀之,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故賢人化性而起偽,偽起而生禮義,禮義生而製法度;但是禮義法度者,是賢人之所生也。故賢人之以是同於眾,其不異於眾者,性也;以是異而過眾者,偽也。夫好利而欲得者,此人之情性也。假之有弟兄資財而分者,且順情性,好利而欲得,如果,則兄弟相拂奪矣;且化禮義之文理,如果,則讓乎國人矣。故順情性則弟兄爭矣,化禮義則讓乎國人矣。
曰:能夠而不成使也。故小人可覺得君子,而不肯為君子;君子可覺得小人,而不肯為小人。小人君子者,何嘗不成以相為也,但是不相為者,能夠而不成使也。故塗之人可覺得禹,則然;塗之人能為禹,則一定定也。雖不能為禹,有害可覺得禹。足能夠遍行天下,但是何嘗有遍行天下者也。夫工匠農賈,何嘗不成以相為事也,但是何嘗能相為事也。用此觀之,但是可覺得,一定能也;雖不能,有害可覺得。但是能不能之與可不成,其分歧遠矣,其不成以相為明矣。
故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征於人。凡論者貴其有辨合,有符驗。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設,張而可實施。今孟子曰:“人之性善。”無辨合符驗,坐而言之,起而不成設,張而不成實施,豈不過火矣哉!故性善則去聖王,息禮義矣。性惡則與聖王,貴禮義矣。故檃栝之生,為枸木也;繩墨之起,為不直也;立君上,明禮義,為性惡也。用此觀之,但是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孟子曰:“今之學者,其性善。”
“塗之人可覺得禹。”曷謂也?
曰:是不然。凡古今天下之所謂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謂惡者,偏險悖亂也:是善惡之分也矣。今誠以人之性固正理平治邪,則有惡用聖王,惡用禮義哉?雖有聖王禮義,將曷加於正理平治也哉?今不然,人之性惡。故古者賢人以人之性惡,覺得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治,故為之立君上之埶以臨之,明禮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科罰以禁之,使天下皆出於治,合於善也。是聖王之治而禮義之化也。今當試去君上之埶,無禮義之化,去法正之治,無科罰之禁,倚而觀全百姓人之相與也。如果,則夫強者害弱而奪之,眾者暴寡而嘩之,天下悖亂而相亡,不待頃矣。用此觀之,但是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