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第29章 大略(2)[第1頁/共4頁]

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覺得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國,非以貴諸侯罷了;列官職,差爵祿,非以尊大夫罷了。

無用吾之所短,遇人之所長。故塞而避所短,移而從所仕。疏知而犯警,辨察而操僻,勇果而無禮,君子之所仇恨也。

多積財而羞無有,重民任而誅不能,此邪行之以是起,科罰之以是多也。

主道知人,臣道知事。故舜之治天下,不以事詔而萬物成。農精於田,而不成覺得田師,工賈亦然。

君子進則益上之譽,而損下之憂。不能而居之,誣也;無益而厚受之,竊也。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如學。

文王誅四,武王誅二,周公卒業,至成康則案無誅已。

不知而問堯舜,無有而求天府。——曰:先王之道,則堯舜已;六貳之博,則天府已。

多知而無親,博學而無方,好多而無定者,君子不與。

流言滅之,貨品遠之。禍之所由生也,生自纖纖也。是故君子蚤絕之。

不敷於行者,說過;不敷於信者,誠言。故春秋善胥命,而詩非屢盟,其心一也。善為詩者不說,善為易者不占,善為禮者不相,其心同也。

曾子食魚,不足,曰:“泔之。”門人曰:“泔之傷人,不若奧之。”曾子泣涕曰:“有異心乎哉!”傷其聞之晚也。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賤師而輕傅,則人有快;人有快則法度壞。

語曰:“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知者。”此家言邪說之以是惡儒者也。是非疑,則度之以遠事,驗之以近物,參之以平心,流言止焉,惡言死焉。

言之信者,在乎區蓋之間。疑則不言,未問則不言。

不自嗛其行者,言濫過。古之賢人,賤為布衣,貧為匹夫,食則饘粥不敷,衣則豎褐不完;但是非禮不進,非義不受,安取此?

惟惟而亡者,誹也;博而窮者,訾也;清之而俞濁者,口也。

天下之人,唯各特地哉,但是有所共予也。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師曠,言治者予三王。三王既以定法度,製禮樂而傳之,有不消而改自作,何故異於變易牙之和,更師曠之律?無三王之法,天下不待亡,國不待死。

子夏家貧,衣若縣鶉。人曰:“子何不仕?”曰:“諸侯之驕我者,吾不為臣;大夫之驕我者,吾不複見。柳下惠與後門者同衣,而不見疑,非一日之聞也。爭利如蚤甲,而喪其掌。”

虞舜、孝己孝而親不愛,比乾、子胥忠而君不消,仲尼、顏淵知而窮於世。劫迫於暴國而無所辟之,則崇其善,揚其美,言其所長,而不稱其所短也。

推薦小說:

北緯49度東經121度 |  重生之星空巨龜 |  狂妻來襲:九爺,早安! |  邪醫狂妃:帝尊,寵翻天! |  絕交是一種什麼姿勢[快穿] |  殺手王妃太囂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