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苟[第1頁/共3頁]
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醜,不能亦醜。君子能則寬輕易直以開道人,不能則恭敬繜絀以畏事人;小人能則倨傲僻違以驕溢人,不能則妒嫉怨誹以顛覆人。故曰:君子能則人榮學焉,不能則人樂告之;小人能則人賤學焉,不能則人羞告之。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公生明,偏生闇,端愨生通,詐偽生塞,誠信生神,誇出世惑。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以是分也。
欲惡棄取之權:見其可欲也,則必前後慮其可愛也者;見其可利也,則必前後慮其可害也者,而兼權之,孰計之,然後定其欲惡棄取。如是則常不淪陷矣。凡人之患,偏傷之也。見其可欲也,則不慮其可愛也者;見其可利也,則不慮其可害也者。是以動則必陷,為則必辱,是偏傷之患也。
君子養心莫長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惟仁之為守,惟義之為行。誠懇守仁則形,形則神,神則能化矣。誠懇行義則理,理則明,明則能變矣。竄改代興,謂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其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其厚焉,四時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乃至其誠者也。君子至德,嘿但是喻,未施而親,不怒而威:夫此順命,以慎其獨者也。善之為道者,不誠則不獨,不獨則不形,不形則雖作於心,見於色,出於言,民猶若未從也;雖從必疑。六合為大矣,不誠則不能化萬物;聖報酬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父子為親矣,不誠則疏;君上為尊矣,不誠則卑。夫誠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唯所居以其類至。操之則得之,舍之則失之。操而得之則輕,輕則獨行,獨行而不捨,則濟矣。濟而材儘,長遷而不反其初,則化矣。
君子行不貴苟難,說不貴苟察,名不貴苟傳,唯其當之為貴。故懷負石而投河,是行之難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但是君子不貴者,非禮義當中也。“山淵平”,“六合比”,“齊秦襲”,“入乎耳,出乎口”,“鉤有須”,“卵有毛”,是說之難持者也,而惠施鄧析能之。但是君子不貴者,非禮義當中也。盜蹠貪凶,名聲若日月,與舜禹俱傳而不息;但是君子不貴者,非禮義當中也。故曰:君子行不貴苟難,說不貴苟察,名不貴苟傳,唯其當之為貴。詩曰:“物其有矣,惟當時矣。”此之謂也。
君子小人之反也:君子大心則敬天而道,謹慎則畏義而節;知則明通而類,愚則端愨而法;見由則恭而止,見閉則敬而齊;喜則和而理,憂則靜而理;公例文而明,窮則約而詳。小人則不然:大心則慢而暴,謹慎則淫而傾;知則攫盜而漸,愚則毒賊而亂;見由則兌而倨,見閉則怨而險;喜則輕而翾,憂則挫而懾;公例驕而偏,窮則棄而儑。傳曰:“君子兩進,小人兩廢。”此之謂也。